【经济日报“新对话·中国经济特刊”】中俄金融合作驶入快车道

2019年06月05日 19:4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金融合作历来是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俄两国加强金融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危机时期,中俄金融合作有利于维持区域金融环境的稳定性,采取协调一致的政策应对危机;而在后危机时代,中俄两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加强金融合作是推动中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发展乃至两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中俄两国金融合作快速发展,合作领域日益扩大,层次逐渐加深,方式也不断创新。随着中俄两国经贸合作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俄两国在金融领域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强,两国金融合作正在驶入快车道。

  合作机制逐渐完备

  中俄金融合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金融合作的实践中逐渐建立起一系列运行及协调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与运行对推动中俄金融合作的深化、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国家层面,中俄高层互访与会晤机制是两国间合作最高级别的会晤机制,在会晤中两国领导人对包括金融合作在内的各领域合作及重大问题交换意见,对两国具体领域的合作起到统领全局、指明方向的作用。在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委员会下,专门设立了中俄金融合作分委会,对两国金融领域及银行间的合作定期交换意见,所涉及的内容更多是支付结算、信息交流、人员培训、外汇政策、金融支持等具体事务。中俄两国财长对话机制对两国金融合作也起到中国促进作用,所涉及内容更偏重宏观经济运行、财政金融政策、金融改革等宏观政策的沟通。

  在地区层面,中俄边境地方经贸合作协调委员会和地方政府领导人会晤机制都不是专门的金融合作机制,但这两个机制运行也对边境地区的金融合作的开展起到重要作用。除官方层面的会晤与协调机制之外,在民间层面,中俄两国也陆续出现一些民间组织,这些组织由企业自筹资金,自发成立,具有反应快、灵活度高、执行能力强等特点,在解决金融机构间的交流、合作等具体问题上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府间金融合作日益密切

  中俄两国政府间金融协议的签署为两国金融合作的稳步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015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署《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合作谅解备忘录》,积极落实两国元首关于深化双边金融合作达成的重要共识。与此同时,两国财政部也签署《财金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2016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中央银行签署《关于在华设立代表处的协议》,这是俄罗斯央行在国外设立的首家代表处,它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中俄两国央行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金融合作深化发展。

  2018年,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争端,中俄两国联手推动去美元化趋势加快。2017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央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13250亿卢布,有效期为3年。2018年以来,中俄货币互换额快速增长,根据俄罗斯莫斯科交易所的数据,2018年前10个月中俄货币互换额度达到9430亿卢布,约为2017年的1.5倍,中国银行间市场购买卢布的人民币业务量也快速增长。

  本币结算规模不断扩大

  2003年中俄双方边境贸易本币结算试行以来,本币结算业务从无到有,结算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本币结算在对俄贸易中的比重也逐年上升。2015年起,中俄两国企业间本币结算规模增长迅速,开设人民币账户的俄罗斯企业数目明显上升。2015年3月17日,莫斯科交易所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启动人民币/卢布期货交易。2016年6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中央银行签署了在俄罗斯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授权中国工商银行(莫斯科)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俄罗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俄罗斯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建立对促进人民币跨境交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支付系统合作迅速发展

  中俄两国还讨论利用双方自有国际支付系统进行结算。2016年9月,中国银联与俄罗斯国家支付卡公司(NSPK)签署协议,启动银行卡合作,所发行的银联和MIR借记卡可同时在双方支付系统中使用。2017年7月,由俄罗斯农业银行发行的银联-MIR双标借记卡问世。这两项协议的签署一方面将俄罗斯MIR卡的使用范围从俄罗斯境内扩展到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联网络,另一方面银联在俄罗斯当地银行大规模发行银联卡也取得积极进展。2017年5月,中国银联又与俄罗斯最大的商业银行——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签署合作协议,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开通该行所有ATM支持银联卡,并逐步实现旗下所有商户用银联卡支付,自此银联卡在俄罗斯ATM机和商户中的覆盖范围大幅拓展。截至2018年底,中国银联在俄罗斯ATM机和商户的覆盖率超过85%。2018年12月,中国银联还与俄罗斯Unistream支付系统联合推出跨国汇款服务。中俄两国在支付系统方面的合作为未来更大限度地绕开美国控制的SWIFT国际支付体系奠定了基础。

  熊猫债券助力在华融资

  熊猫债券是指境外机构在中国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属于外国债券。根据管理办法,熊猫债券所筹集到的资金不得换成外汇转移至境外,因此最可能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海外机构主要为在中国有大量现金流收入的海外企业或快速拓展中国境内业务的外资金融机构。2017年3月17日,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在上交所完成首单熊猫债券的发行,总金额为100亿元,分期发行,首期为10亿元。9月1日,该公司再次发行第二期熊猫债券,发行规模为5亿元。两期债券均由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承销,债项评级为AAA级,票面利率5.5%,期限为3年。尽管此次熊猫债券发行规模不大,但其成功发行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国资本市场融资的有益尝试,同时有利于提高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

  中国金融联盟搭建合作平台

  中俄金融联盟于2015年10月正式成立,该联盟是由中国的哈尔滨银行与俄罗斯资产规模最大的俄罗斯联邦诸蓄银行牵头发起建立的非赢利性、开放式跨国金融合作组织,旨在增进中俄两国在金融领域的信息交流,并在代理行关系建立、双边本币结算及现钞业务、国际贸易及信保融资、组织银团贷款、中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以及在全球市场交易业务等领域达成广泛合作。该联盟成立后,联盟成员不断增加,截至2019年1月,其成员单位已从最初的35家增加到70家,其中中方成员33家,俄方成员37家。近年来,中俄金融深度合作意愿强烈,哈尔滨银行作为中方主席单位,已成功牵头成功合作4项跨境融资业务,总金额折合126亿元人民币,累计签署40多项合作协议,内容涉及本币结算、资金清算、外汇交易、电子银行等领域。目前,中俄金融联盟已成为两国商业银行间业务合作的重要平台。

  金融合作是中俄经贸合作资金畅通的重要保障,它为两国经贸合作的扩展和深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贸易和投资规模的扩大、合作领域的扩展又对金融合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完善金融合作机制、拓宽金融服务范围、创新金融合作模式将成为未来中俄金融合作的必要之举。(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郭晓琼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