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五大发展理念之三:绿色发展是时代潮流

2016年02月08日 09: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何欣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提过“绿色发展”理念,突出绿色惠民、绿色富国、绿色承诺的发展思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他也曾指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中国经济网记者梳理总书记语录,从中学习总书记“绿色发展”理念。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听取有关省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中国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015年11月30日,习近平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习近平强调,中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目前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中国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他指出:“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2015年7月,习近平在吉林考察时强调,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进清洁生产,扩大绿色植被,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

  2015年5月,习近平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

  “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

  2015年4月,习近平到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他指出,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要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努力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市就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首都更好发展特别是破解特大城市发展难题进行考察调研。他指出,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

  “在治理大气污染、解决雾霾方面作出贡献了,那就可以挂红花、当英雄。”

  习近平9月23日至25日在河北参加省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要给你们去掉紧箍咒,生产总值即便滑到第七、第八位了,但在绿色发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气污染、解决雾霾方面作出贡献了,那就可以挂红花、当英雄。反过来,如果就是简单为了生产总值,但生态环境问题越演越烈,或者说面貌依旧,即便搞上去了,那也是另一种评价了。(中国经济网记者何欣整理)

(责任编辑:梁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