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访非彰显君子之义

2014年05月12日 10:23   来源:中国网   王磊

  5月4日至11日,李克强总理访问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等非洲四国,并到访位于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总部,此次访问被定调为“传承之旅、合作之旅、团结之旅”。从推出“461”中非合作框架的大政方针,到李克强为接受中国免费白内障手术“光明行”活动的埃塞患者揭开蒙眼纱布的细微举动,再到冒险犯难赴尼日利亚出席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以及总理夫人程虹首次亮相展示的柔软外交等等。这些都向外界释放出中国重视非洲、亲近非洲,对非洲以诚相待、视非洲为真朋友的清晰信号。

  传承,其来有自。15世纪时,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四次访问非洲,足迹遍及东非海岸十多个城邦国家和地区。50年前,周恩来在访非期间提出了中国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以及中国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从此之后这些原则便成为中国对非政策的坚定基础。再就近而言,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非提出“真、实、亲、诚”四字箴言,为新时期发展中非关系定调。李克强此次访非提出“真诚平等相待、增进团结互信、共谋包容发展、创新务实合作”的深化中非合作四项原则,向世人展现出中国传承了对非外交的和平可亲,既是历史的也是精神的延续和统一。

  合作,发扬光大。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非洲便因近代遭遇相似、同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理念相近等原因成为天然的伙伴。无论是在非洲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在反帝、反霸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斗争中,还是在新时期非洲联合自强努力实现工业化以及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和非洲都紧密站在一起。李克强此次访非再次为中非合作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提出产业合作、金融合作、减贫合作、生态环保合作、人文交流合作、和平安全合作“六大工程”,中非双方还将加强在2015年后发展议程、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问题等重大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揭开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新序幕,致力于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

  团结,以勇以诚。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今年首次在尼日利亚举行,尼方“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2013年尼日利亚国内生产总值首度超过南非,成为非洲第一;惧的是该国恐怖组织“博科圣地”近来频繁发动暴恐袭击,就在4月“博科圣地”在首都阿布贾制造汽车炸弹袭击致死70多人,还在尼东北部绑架200多名女中学生,震惊世界。因为安全形势堪忧,不少国家领导人取消赴尼参会,李克强总理毅然如期到访,以勇气和真诚赢得尼日利亚领导人和非洲国家的普遍赞誉。尼总统乔纳森在接待李克强时说,“您的到访展现了中国是尼日利亚真正朋友,患难见真情。”此外,李克强还在访非期间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中方将向非洲国家增加100亿美元贷款额度,使已承诺贷款提供额达到300亿美元;为中非发展基金增资20亿美元,使其达到50亿美元规模;向非洲提供1000万美元无偿援助,用于保护非洲野生动物资源。

  四十多年前,非洲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抬进了联合国,数十年来,在台湾、涉藏等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非洲国家一直给予中国坚定支持。环顾世界,非洲国家是中国外交格局中不可多得的“兄弟”,是中国外交进取的战略支撑。李克强访非过程中透露出的“传承、合作、团结”之意,充分说明中国即使富强了也并没有忘记非洲兄弟。在西方一些政客炒作中国在非搞“新殖民主义”、“掠夺资源”时,李克强用真诚的合作举措、无畏的出访勇气、坚定的援非决心向世界展示了何谓“君子喻于义”。5月6日,李克强在埃塞出席中非经贸人文座谈会,忆及十多年前其主政河南省时,他曾与某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洽谈农业种子合作问题,但“对方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他可以用比较便宜的价格卖给你种子,但种子他们已经做了技术处理,只能种一年。第二年种子就退化了,第二年还得再买它的种子。”李克强郑重承诺“中国不会在非洲做这样的事情!”他说,“我们不愿意看到我们的朋友饿肚子,我们吃饱了肚子,也希望朋友们与我们过一样的生活。我们将向非洲转移适合非洲的先进技术。中国是非洲真诚的朋友。”

  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习近平主席在有关外交工作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正确义利观,“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李克强访非的所言所行,既在个人层面展现出中华民族崇尚的君子之风、仁义之风,也在国家层面代表中国政府向世人展现出重义重情的大国气度。美欧外交向来以“绅士”自我标榜,突出“自由、人权”等西方文化孕育出的价值观,中国外交完全可以“君子”为风范,突出“仁义、王道、天下一家”等中华文化特质,非洲无疑是展现中国外交君子之风与大国气度的最佳平台。我们有理由期待,以李克强此次非洲之行为契机,在中国外交“义利观”的指引下,中非合作将步入一个正能量更加充沛的快速发展新时期。(王磊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

(责任编辑:梓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