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抵达德国首都柏林开启亚欧四国之旅最后一站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李克强抵达德国首都柏林开启亚欧四国之旅最后一站

2013年05月26日 06:59   来源:京华时报    

    □热点关注

    德企发起光伏产品“双反”调查

    望中欧冷静协商达成妥协

    李克强访欧之际,正值中欧围绕光伏产品的贸易争端上演之时,专家认为这是此访必谈的问题之一,中德或将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去年7月,包括德国光伏巨头太阳能世界公司(Solar World)在内的一些企业向欧盟提交申诉,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欧盟委员会随后宣布立案,这成为中国历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

    “中国处于光伏产业链的中间段。”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生产光伏产品的机械设备85%来自德国,还有绝大多数原料,成品又返销德国,消费者可获得价格低廉的产品,可再生能源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德国从中获益。

    史明德表示,中欧一旦发生贸易战,将威胁到中国光伏产业200亿欧元的销售额和40多万个就业岗位,双方都会受损,他希望中欧冷静协商,达成妥协。

    中国并购德企被称“买空”德国

    德媒报道与现实差距大

    史明德提到,当前德国人对中国投资的看法分为两方面:经济界对中国投资态度积极,媒体则以“中国入侵”或“买空德国”为标题进行渲染,在德国民众中制造恐慌。

    “美国人、日本人或者韩国人来德国并购企业,没有人站出来说什么,如果是中国人来投资,却总成为头条新闻”,史明德反驳相关报道表示,中国对德投资刚刚起步,目前仅占外国对德投资的0.2%,为德国对华投资的10%。

    针对“中国企业往往有政府背景,担心中国会施加政治影响”的问题,史明德回应表示,中国企业中只有5%是国企,赴德投资的有许多私企,且中国没有强求任何人合作。和德国打交道已有40年的史明德觉得,中国在德国的形象正在逐步改善,德国人对中国关注更加广泛,不像过去那样政治化和片面,但仍与中国的现实有很大差距,德国媒体的报道在“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两个极端摇摆。

    京华时报记者商西 综合中新社报道

    

(责任编辑:杨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