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21年7月-2011年6月)之三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21年7月-2011年6月)之三

2011年07月22日 12:53   来源:新华网   

1996年

    3月18日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4月25日 江泽民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北京签署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7月15日-17日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江泽民发表讲话,强调必须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8月3日,国务院作出《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10月7日-10日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

    12月9日-12日 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翌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1997年

    2月19日邓小平逝世。25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追悼大会。

    3月28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2010年1月18日,该准则经修订后重新颁布。

    5月25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

    5月29日 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强调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

    6月4日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定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随后,科技部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又称“九七三计划”)。

    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举行,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等出席仪式。7月1日零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开始履行防务。

    下半年东南亚国家爆发金融危机。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坚定信心,心中有数,未雨绸缪,沉着应付,埋头苦干,趋利避害”的指导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扩大国内需求的一系列措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成功应对了金融危机。

    9月2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1999年底以前,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9月12日-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全国5800多万党员。江泽民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报告。大会提出21世纪前50年“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着重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日,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委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委书记。

    9月12日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将在今后三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

    10月26日-11月3日 江泽民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12月16日江泽民与东盟国家首脑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签署联合声明,确定中国与东盟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12月江泽民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是新时期军队建设的两个历史性课题。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这两个历史性课题,是部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责任编辑:郭虹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