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金融危机 解决突出问题 学习实践活动提供强劲动力 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中,太平洋西岸有一处挺立的傲峭,吸引了世界的目光——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
风景为何这边独好?
2008年9月,狂潮源自大洋彼岸,海岸线最先受冲击,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中国GDP总量排名前四的省份真切地感受到了砭骨的寒冷,也让刚刚全面拉开帷幕的学习实践活动遇到第一个大考验。
全党的学习实践活动怎样才能助推风高浪急中的中国航船又好又快地前行?
强烈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使学习实践活动一开始就承载了不同寻常的使命。汇聚全党智慧、集中全国力量,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
党中央审时度势,迅速作出一系列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调结构、上水平、促改革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学习实践活动为确保中央决策的贯彻落实提出一系列保证措施,向各参学单位发出一系列指令。
决策部门对经济形势作出科学的分析研判,及时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产业、财政、货币和就业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底,按照“快、重、准、实”的要求,有关部门安排了四批3800亿元的扩大内需中央投资,用于六个方面10多万个中央投资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于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走出去!不仅要应对危机,更要为危机之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做好准备”,中央企业迅速提高把握规律、应对危机、防控风险的能力,自觉担负起“共和国长子”的社会责任。3.7万家国有企业变被动为主动,变“熬冬”为“冬训”,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力量,转化成化解危机的巨大能量。“国际金融危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之机”,许多地方、单位和部门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创新体制机制,变危为机、化危为机、转危为机,使科学发展上到一个新的水平。
思想的跃升,必定产生强大的动力;科学的应对,一定取得理想的效果。中国经济发展终于走过了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2009年,总体回升向好。
“要转变发展方式,离不开自主创新”,高等学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两个根本问题,加紧为推进自主创新,为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撑。
四川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叠加中,“昂起倔犟的头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截至2009年底,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项目开工94.3%,规划重建的126.3万户农村永久性住房全部完成。
“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一批成功经验脱颖而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推出了浙江嘉兴、江苏连云港、广东佛山、四川成都、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区和中国建设银行、联想集团等单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创新发展模式的先进典型。生动的事例、有说服力的数据、明显的成效,让人们看到了转变发展方式的美好前景和实现路径。
不唯GDP论英雄,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中争先机!
山西推出煤炭、焦化、冶金等八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进转型跨越与崛起同步。
“批次衔接、上下联动、左右互动”——解决突出问题有了联动机制;“着力推动现有制度‘废、改、立’”——一批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相继建立。
2010年1月,河北唐山市委出台了一份文件让人耳目一新。这份《关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施纲要》被形象地称为科学发展“导航仪”,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唐山市、县两级共累计制定出台了支撑科学发展的新制度、新机制486项。
据初步统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共废止各类规章制度140多万项,修订完善各类规章制度250多万项,制定出台新的规章制度210多万项。内容涵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环保约束、民生保障、干部考核、惩治预防腐败,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都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许多实际工作部门、企业负责人由衷地感叹,是科学发展观指引、指导和指挥了抗御金融危机的战斗,是学习实践活动让我们拨云见日,鼓足了勇气、提振了精神,厘清了思路、找到了金钥匙。
科学真理彰显强大指引力量,学习实践活动激发巨大推动力量。
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人以一字概括之:实。
——理论立足实际,学习注重实践,活动力求实效。还有人诠释说,学习实践活动目标实、方法实、措施实;查找的问题实、解决的措施实、产生的效果实。
学习与实践的结果,必定是人民群众得实惠。
(责任编辑: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