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邓小平提出“稳定压倒一切”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1989年:邓小平提出“稳定压倒一切”

2008年09月24日 15:40   来源:人民网   


    10月1日晚,首都各界群众一百多万人举行以天安门广场联欢晚会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江泽民、邓小平、杨尚昆、李鹏、陈云、万里、李先念、彭真、邓颖超、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王震等登上天安门城楼,与首都群众同庆佳节。

    10月11日,李鹏在全国生产工作会议上发表题为《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搞好治理整顿》的讲话。李鹏在讲话中指出:经过一年多的治理整顿,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价上涨幅度逐月回落,市场比较平稳,相当多的商品由过去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部分产品的“买方市场”,给一些工厂带来了不少困难,特别是给乡镇企业带来了困难。李鹏认为:对现在的经济形势,我们既不要悲观失望,又要重视眼前遇到的困难,真正下决心进一步搞好治理整顿。他再次强调:我们改革开放的方针和一系列政策不变,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改革开放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一定要坚持,有些改革的具体政策要逐步完善和深化。他说:要真正过几年紧日子。现在已出台的廉政措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绝不能手软,半途而废。

    10月28日至11月2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10月31日上午,邓小平在会见尼克松时说:我非常赞赏你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这样,什么问题都可以妥善解决。邓小平请尼克松告诉布什总统:结束过去,美国应该采取主动,也只能由美国采取主动。尼克松访问期间,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杨尚昆、钱其琛、邓颖超也分别会见了尼克松。

    10月31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11月6日至9日,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全会认为,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是克服当前经济困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全会决定:包括1989年在内,用三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基本完成治理整顿任务。治理整顿的主要目标是:逐步降低通货膨胀率,使全国零售物价上涨幅度逐步下降到10%以下;扭转货币超经济发行的状况,逐步做到当年货币发行量与经济增长的合理需求相适应;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逐步消灭财政赤字;在着力于提高经济效益、经济素质和科技水平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争取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5%至6%;改善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力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逐步增长,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和运力不足的矛盾逐步缓解;进一步深化和 完善各项改革措施,逐步建立符合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原则的,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综合运用的宏观调控体系。全会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五中全会关于同意邓小平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全会认为:邓小平同志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在自己身体还健康的时候辞去现任职务,实现他多年来一再提出的从领导岗位上完全退下来的夙愿,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与会的全体同志,对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作出的表率,表示崇高的敬意。全会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杨尚昆为第一副主席,刘华清为副主席,杨白冰为秘书长;并决定增补杨白冰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11月27日,国务院作出《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指出只有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实现农业技术改造的深刻变革,我国农业现代化才有希望。

    12月11日,李鹏在全国计划会议上讲话指出:以控制需求、调整结构为重点的一系列治理整顿措施,已经正在并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些基本因素并没有消除,影响经济稳定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治理整顿正进入一个十分艰巨的阶段。为了坚定不移地推进治理整顿,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1990年要着重抓好五项关键性的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农业,力争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有一个好收成;二是从各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努力保持工业生产的适度增长;三是积极开拓生产、多种经营和服务门路,努力安排待业人员;四是严格加强市场物价管理,控制物价上涨幅度;五是坚持紧缩方针。真正过几年紧日子。

    12月1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江泽民在题为《推动科技进步是全党全民的历史性任务》的大会讲话中提出:我们要坚持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项国策,必须在各级于部的思想上牢固树立起来,切实贯彻执行,长期坚持下去。

    12月27日,李鹏在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克服经济上的困难,要抓住三个主要环节:第一,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重点抓好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第二,把金融工作做好,在财政和信贷方面,还要坚持“双紧”的方针,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和贷款规模,同时也要把资金运用得更适时、更灵活,要学会运用金融这一重要的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节,使之服务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第三,要进一步发挥国营商业的主渠道作用和“蓄水池”作用。

    12月31日,江泽民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对90年代,我想可以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我们将继续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江泽民指出:今后10年,是实现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也是决定中华民族未来世纪兴衰荣辱的紧要关头。最重要的还是社会的稳定。社会稳定了,才能把我们的事情办好, 经济才能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生活才能逐步改善。

    本年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6909.2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1%、3.8%和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410.4亿元,比上年下降5.2%,其中,国有单位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551.74亿元,比上年下降1.4%。全国财政收入26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财政支出282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升17.8%。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111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出口525.4亿美元,进口591.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6%和7.0%。实际利用外资100.5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101.4亿元,比上年下降7.6%。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375.7元,指数为182.7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601.51元,指数为305.70。国民经济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继续发展,社会供需总量失衡的矛盾趋于缓解,经济过热已经降温,主要比例关系有一定改善,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多年积累下来的供需总量失衡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经济结构失调等深层矛盾继续困扰着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责任编辑: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