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安阳市积极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途径、新载体,在试点的基础上,全市各级各部门成立了“和谐建设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和谐委”),负责组织协调和谐社会建设各项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取得了良好成效。2008年1月,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等部门组织的首届中国和谐城市论坛上,安阳市荣获全国十大“和谐名城”称号。
主要做法 统筹协调抓创建。“和谐委”把组织协调和谐社会建设工作作为主要职能,建章立制,明确职责。为确保和谐创建工作规范化运作,市“和谐委”制定了全市和谐创建工作的总体任务、创建标准和考核细则,并建立了重大事项协调议事制度等七项工作制度,完善了社情民意汇集和分析机制等六项工作机制,确保和谐创建工作各阶段、各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同时,注重发挥企业、社区、机关、学校、文化团体、农村基层组织和新经济组织等的主体作用,有效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和谐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出谋划策促发展。“和谐委”坚持以发展促和谐的理念,通过召开研讨会、现场会、协调会、联席会以及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专家到企业、农村进行调研等方式,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劳模、老军人、老专家、老职工的作用,与困难企业结对子、搞帮扶,发挥“五老”的社会影响力,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在豫北汽车市场建设中,市商贸物资总会“和谐委”多次协调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并组织有关专家帮助其进行规划论证,促进了该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化解矛盾保稳定。“和谐委”积极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及时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不少基层单位“和谐委”建立了“三必访”制度,即对困难职工必访,对离退休老干部必访,对重点信访人员必访。“和谐委”把关注困难群体、帮扶困难群众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专门建立了困难职工、困难家庭档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给困难群众送温暖活动。“和谐委”成立以来,先后救助农村困难群众10多万人次,救助困难职工4000多人次,协调有关单位为1000多名困难企业的军转干部按时发放慰问金。
开展活动促和谐。“和谐委”在全市广泛组织开展以“争当文明成员、创建和谐家庭,争当文明居民、创建和谐社区,争当文明职工、创建和谐企业,争当文明村民、创建和谐村镇,争当文明师生、创建和谐校园,争当文明公务员、创建和谐机关”为主要内容的“六争六创”活动。结合这项活动,市“和谐委”还开展了“十大感动安阳人物”、“十佳农民标兵”评选活动,集中宣传报道了313个家庭的先进事迹,总结了162个和谐社区的先进经验。
几点启示
安阳市建立“和谐建设工作委员会”的做法,是基层和谐社会建设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和谐委”作为一个社会团体组织,不占编制、不拿报酬,也没有政府管理职能,但它依托党委和政府,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协调各部门各单位,有效解决了基层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条块分割、缺乏统筹等问题,较好地处理了一些政府不好管、不好做的事情,是对政府管理的有益补充。
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和谐委”充分调动专家学者、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因素,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为政府出谋划策,为企业排忧解难,为群众送去温暖,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建设和谐社会的整体合力,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谐委”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作为根本职责。各级“和谐委”在抓好全面工作的同时,突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矛盾和问题,及时疏导群众情绪,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增加了和谐因素,减少了不和谐因素。
(责任编辑:刘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