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考核,下一步怎么改

2008年04月28日 10:50   来源:北京日报   张 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当前,要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高效率的服务型政府,就要加快转变职能,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理顺上下级政府机构设置,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确保政令畅通。为此,需要按照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政权职能的要求,重新设计市县级地方领导政绩的指标考核体系、考核办法和考核程序。

    ●现行的政绩考核体系存在很多弊端,致使“干部出数字,数字干部”、“借债搞政绩工程”等现象屡见不鲜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层在市县两级,因此,政绩考核的主要对象是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人。现行的以GDP为主要指标考核地方领导干部政绩的体系、方式和程序,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现行考核体系使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一味地把注意力放在GDP上,致使“干部出数字,数字干部”的现象屡见不鲜。在现行的政绩考核体系下,由于领导干部将经济发展目标看得过重,因而GDP增长、GDP总量排位、人均GDP指标、农民人均收入等等成为一个地区干部政绩的主要反映指标。在这种情况下,虚报数字、数字中水分很大的情况很严重。各省的GDP增长速度要比全国的高,各地市的增长速度要比全省的速度高,各县的增长速度要比全地市的高,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二是由于考核中参观考察看表面的多,因而出现了很多虚假的政绩工程。比如假的小城镇、假的农业科技基地、假的养牛大户等等。由于办公大楼、培训中心、大厦、广场、草地等显眼的形象工程开工建设太多,耗费财政巨大,致使社会保障资金短缺,教育投入薄弱。

    三是借债搞GDP,或者借债搞政绩工程,上一任领导欠的债要下一任领导来还。一些地区和城市,上一任领导为把GDP搞上去,不惜由政府借钱搞企业、借钱搞城市建设。由于大部分城市建设是非收益性项目,因而上一任领导的借债往往都是由后来的领导还本付息,从而使经济发展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实际上,把GDP作为衡量政绩考核指标有很大的缺陷。可能修路、修广场,上几个大项目(资本密集型的),借债搞工程,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将人均GDP拉上去,但是,长期的就业在哪里?如果失业率很高,就业和养老保障问题解决不了,那么,即使GDP增长得快,这样的干部对于人民来说也是严重失职。

    ●谁来考核?考核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重新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体系

    要消除现行政绩考核体系带来的弊端,需要研究一整套考核地县两级主要领导科学的考核体系。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探讨。

    一是考核“一把手”,还是考核集体领导班子?我们认为,主要还是要考核“一把手”,否则,考核集体,就是成绩是集体的,但是出了问题也是集体的,责任谁都找不到,集体负责,在很多时候就是谁也不负责。为此,需要推进副职由上级任命为主向“一把手”组阁为主的改革,这样责任清楚、矛盾减少,有问题拿“一把手”是问,才能使考核落到实处。

    二是考核党委,还是考核政府?我们认为要各有侧重。党委方面主要考核这个县的发展战略、大政方针等确定的怎样?保证工作做的怎样?而政府则要考核实的,考核就业、社会保障等等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这也要求党要改变执政方式,不能代替政府去行政。党在执政的过程中,以政府的行政去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是谁来考核?我们认为,除了过去常规的考核办法外,要加大人民代表、民意调查、一般群众干部对地县党政主要领导的考核比重。以扩大人民的民主,加大人民对地县主要领导的评价和监督,使干部的官位很大程度上握在百姓的手中。这样,主要领导才能为民办事。而如果说,仅仅由机关干部来评价,由各局局长来评价,则地县主要领导就会成为为这些干部谋利益(甚至这些部门的一些乱收费、乱审批等等也不敢动)的官员。

    现在,中央和省的各部门都要求自己所管辖的地县各部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而各个上级部门下达的目标太多,各种目标之间相互冲突,甚至一些目标根本是达不到的。这样的考核,或者是太繁杂,无法实行,或者是一些指标达不到。

    ●考核地县两级主要领导干部,关键要从生产建设型的指标转型到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型指标上来

    新设立的指标体系要简单可行,易于操作,成本较低,要考核到要害和关键方面。考核指标要与科学的考核方式和合理的考核程序结合起来。不能光有指标,而方式不妥,或者程序不合理;否则,即使有科学的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也会走样。具体来说:

    首先,要使地县两级干部考核法制化和民主化。地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指标、方式、程序,应当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其法制化和民主化。越是县一级的政权,其政治活动越接近于基层百姓的利益;因此,越应当加大人民考核和评价的力度。

    其次,党对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与人大的选举、任命、监督等结合起来;纵向的组织考核和横向的人民考核结合起来。在民意调查的基础上,可以放开县级党政主要领导的公推力度,实行差额选举,可以在党代会和人代会上阐述自己的施政想法,让代表们去评判,由代表们选举决定党政“一把手”的人选。另外,也可加大地一级党政主要领导民意决定的权重。人民直接接触的就是这些县一级的领导,如果将他们的政治命运很大程度上交由人民来决定,促使他们为人民全心全意工作。

    再次,考核地县两级主要领导干部,关键要从生产建设型的指标,转型到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型指标上来。要把发展经济是政府执政之第一要务与政府不直接去发展经济区分开来。加大就业及失业率、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社会治安、政府行政人民满意程度等等加入地县两级主要领导考核指标体系中。只有这样,地方两级党政工作,才有可能从可能造假到不造假上来,才有可能从做表面文章到干实事上来,才能从做工作给上面看到为下面百姓做工作上来,才能从以官为本、形式主义到以民为本、为民办事上来,地方党政干部才能真正地把自己的政治前途与为民做事结合起来。(作者系中央党校科社部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