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问答: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2008年01月24日 11:02   来源:解放军报   王寿林 叶海源 傅顽璐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科学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发展和开放的特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一特征,对于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发展特征

    甲: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深刻认识这一体系的重要特征。请问:怎样从源头上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的理论体系?

    乙:大家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认为,任何一种理论,无论它曾经创造过怎样的辉煌,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面前也无法以不变应万变。即使对《共产党宣言》这样一部划时代的文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反复强调应根据实践的发展,对其中某些观点加以补充和修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永葆青春活力,不是因为它发现了终极真理,而是因为它自觉地正视实践的挑战,倾听实践的呼声,把自己当作实践的内在环节,从而能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如果说我们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那么第一次是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其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是通过改革开放,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又根据新的实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点从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例如,受制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可能预料到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社会成员个人支配的财富也需要投资经营,更不可能预料到由于这种投资经营规模的扩大,最终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对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不是急于到经典作家那里去寻求现成的答案,而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这种回答不仅满足了实践的需要,而且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特征是如何体现的?

    乙: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实践的发展必然要求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与之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的理论再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重点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重点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过程承上启下,基本内容相互贯通,构成了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整体。

    实现理论上的升华和实践上的飞跃需要各种各样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解放思想。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与解放思想分不开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兴办经济特区,这是对外开放的突破口。这两个突破的实现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因为解放思想,我们党才打破了思想上的僵化状态,深刻地总结了历史经验,全面地分析了世情国情,准确地界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科学地制定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系列方针政策,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点,同时也找到了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

    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开放特征

    甲:请再谈谈:怎样从源头上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理论体系?

    乙:理论的创新离不开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也离不开对人类文明成果的扬弃。为了创立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沙里淘金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思想文化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不仅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而且对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时代的众多思想家的著作都进行了深入的探求,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成为集百家之美、采众家之长而建立起来的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社会科学殿堂。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善于批判地借鉴当代西方思想文化在展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个性中所体现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只有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社会主义才能发展和巩固。离开了人类文明发展轨道来谈论社会主义现代化,那只能陷入新的空想。因此,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表明,只有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广泛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我们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处于主动地位,在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特征是如何体现的?

    乙:从横的方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又大胆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既认真总结本国发展的成功经验,又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的有益经验。从我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在发展中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不同程度地导致了社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在内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永续发展。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党适时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从纵的方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探索的终结;相反,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怎样巩固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还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种理论的价值并不在于它已经给出的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结论都可能变得陈旧,保留下来的主要是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一种理论如果失去了这种精神,也就同时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每一个阶段性成果,都是以往实践经验的总结,又为新的实践开辟了新的道路。随着实践的推进,必将有源源不断的新内容充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来。

    作为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甲:如何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乙:理论的价值就在于贴近现实、与现实保持持续的一致。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要求理论创新及时跟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去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体系;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的革命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社会实践之中,不断深化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与时代并驾齐驱,与实践一道进步,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

    甲: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乙:任何科学的理论体系都是发展的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之本、生命之基、力量之源。而实践总是历史的、具体的、永无止境的,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同样是永无止境的。换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每一次创新发展,都是一定时代条件的产物,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从而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定是发展的理论体系。

    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宏大的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奋斗才能成功。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相适应,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由多个阶段性成果构成的发展过程。因此,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并没有囊括一切科学,也没有穷尽一切真理,它需要在实践的沃土中汲取营养,不断用新的知识、新的经验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历史长河奔流不息,社会实践日新月异。实践必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从四季常青的生活之树上采摘翠绿的新叶,撷取鲜艳的花朵,酿造崭新的理论,从而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夺目的真理光辉。

(责任编辑: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