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能源政策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中国的能源政策

2007年06月25日 16:43   来源:新华网   

    (一九九七年五月二十九日)

    能源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也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煤炭、石油天然气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国际上往往以能源人均占有量、能源构成、能源使用效率和对环境的影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建国以来我国能源工业有很大发展,一九九六年生产的一次能源,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不包括农家用的薪柴、沼气、风力等类能源,折合标准煤十二亿六千万吨,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人口众多,按人口平均每人每年消耗的能源折合标准煤为一点一四吨,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使用效率不高,存在许多浪费现象。

    我国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结构不尽合理,地域分布很不平衡。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水电资源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从已探明的储量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油气的需求必将大幅度增加。我们在努力开发本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同时,还要利用部分国外资源。

    电力是一种先进的和使用方便的能源,过去电力经常供应不足,“拉闸限电”、“停三开四”,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现已拥有二亿三千多万千瓦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二位。大部分地区供电紧张状况已经缓解,一些地区电力仍然不足、也有少部分地区出现了电力供大于求的暂时现象。

    我们已经制定了“九五”计划和二○一○年远景发展规划。“九五”计划开局不错。纵观国内和国际条件,我国经济将会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势头。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能源工业能否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我国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已经建立起开发各种能源资源的完整体系,有一支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从科研、勘探、设计、建设到生产经营的能源大军、已经摸索出一套合乎中国国情的能源政策。在前进的道路上虽然还会遇到困难,但我们对中国的能源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一、煤炭工业要坚持大中小并举的方针

    煤炭工业是支持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生活的基础产业。中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能源来自煤炭,在相当长时期内,这种能源构成状况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煤炭将更多地转化为电力和煤气,甚至转化为水煤浆和液化油等液体燃料,为社会提供更清洁的能源。

    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出现过几次大的波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每次经济增长速度下滑都与煤炭生产供不应求有直接关系。“以煤定电、以电定产”,整个经济工作整天忙于煤电的运输与调度。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得到快速发展,逐渐改变了这种状况。“七五”期间煤炭产销已基本达到平衡。“八五”期间产略大于销,而且有一定数量出口。国民经济由“以煤定产”转变到煤炭“以销定产”,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啊!一九九六年我国原煤产量十三亿八千万吨,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这主要得益于执行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煤炭工业的方针,就是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实行大中小并举。

    现在中央和地方煤矿的产量,比例大体上是四六开,地方占大头。在地方煤矿中,又以中小型为主,以乡镇办的集体煤矿为主。中小型乡镇煤矿可以利用零星分散的煤炭资源和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还具有农民自己出资办矿,投资省、投产快、投入产出比高的特点,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现在乡镇煤矿的总产量已达到六亿一千万吨,约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七。乡镇中小煤矿也有弱点,有的甚至是严重的。这主要表现在恶性事故多,煤炭资源回收率低,资源浪费比较大,环境保护意识差,环境污染严重。有些中小乡镇煤矿还与国有大矿争资源,在大矿井田范围内开小矿,对大矿的安全生产造成威胁,有的大矿甚至由此而发生过淹井和巷道、矿井塌方等严重事故。各级地方政府对中小矿的无序开采问题已经引起重视,通过制定管理条例,划分开采范围,整顿采矿秩序,情况已经有所好转。去年颁布了《煤炭法》,要引导乡镇煤矿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办矿。根据我国具有零星分散煤矿资源的国情,有条件保持中小煤矿的发展,继续发挥它们的作用。对于它们的不足,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主要通过规模经营和技术改造加以解决。在“九五”时期,各级地方政府要制定规划,抓好重点地区重点中小煤矿的改造,使单井的经营规模逐步达到年产十万至十五万吨以上。要大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使技术装备逐步达到半机械化水平,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培训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把乡镇煤矿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就全国而言,在“九五”期间要求有一半以上的乡镇煤矿能达到半机械化和一定的经营规模。现在有些地方对乡镇煤矿乱收费、乱摊派,四面八方吃煤矿的情况相当严重,也有的煤矿对盈利采取吃光分净的办法,不注意积累资金,不重视技术改造。这些不好的做法阻碍了中小煤矿的进步。各级地方政府对乡镇煤矿要采取保护政策,取消那些不合理的收费,切实减轻它们的负担,同时建立必要的乡镇煤矿发展基金,以利于乡镇煤矿的健康发展。

    国有大中型煤矿是煤炭工业的主力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煤炭工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煤矿工人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虽然由于乡镇煤矿的崛起,国有重点煤矿在煤炭生产总量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去年产量仍达到五亿三千万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九,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有大中型煤矿设备比较先进,安全措施比较齐全,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煤炭质量较高,品种较全,生产也比较稳定。它们生产的煤炭是跨省区外调和出口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物质手段。由于先进综合采煤设备的广泛应用,许多大型煤矿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台综采设备由一百多名矿工操作,年生产原煤可以达到一百万至二百万吨,个别已达到三百万吨。现在我国已具备制造全套综采设备的能力,今后可以更多地装备煤矿,更有力地推进煤炭工业的技术改造。

    国有大中型煤矿也遇到不少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煤矿,或者因为资源枯竭,或者因为退休人员多、富余人员多,社会负担重,或者因为经营管理不善,或者因为受到国家限制煤炭价格的影响,处于亏损状态,煤炭部直属国有大中型煤矿一度全行业亏损,一九九二年全行业亏损达到五十七亿五千万元之多。为了帮助煤矿企业摆脱困境,国家采取亏损补贴,转产贴息贷款、增值税返还和增加技术改造资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扭亏增盈创造了必要的外部条件。但煤矿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煤炭部实行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扭亏增盈为目标和以煤为本、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方针,实行以产定人,减人增效、转产分流、优化结构、强化管理等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方针和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一九九二年国家给煤炭行业亏损包干款五十八亿元,一九九六年实际亏损额下降到四亿元,预计今年全行业将扭亏为盈。这种转变充分说明,国有煤矿企业是可以搞好的,其他目前尚有困难的国有企业也是可以搞好的。

    国有大中型煤矿生产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但更重要的是实行两个根本性的转变。现有矿井要通过技术改造,挖掘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产量。煤炭供销体制要进行彻底改革,实行产销直接见面,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铁路运输掌握在国家手中,绝大部分外调出省煤源掌握在国有煤矿手里,加上国家和地方在用煤地区建立必要的储备、就能够调节市场煤炭的价格,保持煤矿和广大用户的利益。煤矿要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多生产优质煤、无烟块煤和洗精煤,大幅度增加煤炭的附加值和企业的效益。发电厂是煤炭的主要用户,要积极发展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这样可以节约铁路运输能力,又能够改变产煤地区经济结构单一的状况,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了保持经济发展的后劲,国家要加大大型煤矿建设的力度,但必须树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思路,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新体制,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实行严格的成本核算,用人要少,分配要向生产第一线职工倾斜,实现高效率、高效益,走出一条煤矿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路子。新建成的安徽新集煤矿为建设现代化煤矿提供了经验。这个矿建设周期只有五年,三年半就开始出煤,滚动发展,全矿只有八百名职工,形成年原煤生产能力三百万吨,总投资五亿七千万元,吨煤单位造价一百九十一元。这是煤矿建设中投资省,造价低,建设快的范例。

    我国煤炭工业将继续得到发展。根据预测,“九五”期间煤炭年平均增长速度为百分之二点三,到二○○○年总产量达到十四亿五千万吨,其中出口五千万吨。由于技术的进步,煤炭使用上的节约,其他类型能源的替代,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将有所下降。煤炭增长的弹性系数,即煤炭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比例,由现在的零点三八将下降到零点三二。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二、石油工业要坚持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方针

    我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基础薄弱,建国以后几乎是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一九九六年我国原油产量达到一亿五千八百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二白零一亿立方米,大庆油田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全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石油战线广大职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原油和天然气的增长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在我国已经成为石油进口国,估计在“九五”期间,进口数量将进一步增加。解决油气供应不足的问题,首先要立足于开发利用自己的油气资源。根据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状况和油田生产布局,石油工业应该坚持“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方针。从一九九六年生产情况来看,东部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产量合计一亿二千万多吨,西部新疆克拉玛依、塔里木等油田产量合计二千万吨,海上石油产量为一千五百多万吨。大庆是中国最大的油田,稳产原油五千万吨以上已达二十一年之久。油田虽已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由于采用先进技术,并不断发现新的储量,大庆人有志气有决心,也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争取在五千万吨水平上再稳产十五年。其他东部油田也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资源采收率,并不断寻找新的储量,努力保持现有的产油能力,达到稳产的目标。为此,石油职工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石油生产成本也会相应有所增加。

    在我国西部已经发现丰富的油气资源。新疆塔里木、准噶尔、吐鲁番和青海柴达木等盆地都有良好的前景,现已形成一定油气生产能力,是未来石油增产的希望所在。兰新铁路复线的修通,为西部原油外运创造了良好条件。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修建输油输气管道,除满足当地需求外,把油气输送到东部和南方地区。西部油田的开发,将给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天然气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燃料和优质化工原料。我国天然气开发程度比较低,生产规模比较小,油气产量之比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在陆上基本形成重庆、陕甘宁和新疆三个新气区,累计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一万三千亿立方米,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要坚持油气并举的方针,加大对开发天然气的投入、搞好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加工利用,促进天然气工业的发展。陕北至北京输气管道正在紧张施工,今年可望把气送到北京,这将极大地方便群众生活,改善首都环境。用天然气代替汽油、柴油做汽车的燃料、技术上已比较成熟,只要在产气地区建立起分布在城市和公路两旁的换气站系统,以气代油逐步可以推广利用。

    我国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八十年代中期实行海上石油对外开放,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采用风险勘探方式,与外国公司合作开采中国海洋油气资源。外国石油企业在中国,有的成功了,有的运气不佳,没有找到油气资源。中国海洋石油天然气事业在与国外合作中,学到了技术,积累了经验,逐步成长起来,并且按照国际通行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自己的海上油气企业,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无论是陆上或海上石油天然气企业,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适当建立一些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企业,搞一些下游加工产品。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油气资源,同时也可增加油气企业的实力,为扩大勘探开发积累必要的资金。由于油气化工项目投资巨大,这项工作必须在国家统一规划下,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避免搞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

    发展石油工业要立足国内,走向世界,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与国外实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如参与国外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承包对外工程或劳务服务,建立稳定的进出口原油市场,以保障国家油气的长期稳定供应。

    三、多家办电,多渠道筹资办电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现代社会生活的标志。根据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的状况,电力工业应实行因地制宜、水火(电)并举,适当发展核电,同步发展电网的方针。一九七九至一九九六年,我国发电量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八点三,大体上与国民经济保持了同步增长。“八五”期间,每年增加装机容量一千五百万千瓦以上。发展速度之快,在世界电力发展史上也是少有的。我国电力工业能够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根本原因是执行了一整套发展电力工业的正确政策。集中到一点,就是改变了过去独家办电的格局,调动了中央、地方、企业,内资和外资等各个方面办电的积极性,形成多家办电,多渠道集资办电的新格局。这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的,是改革开放的一个明显成果。

    电力工业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电力工业是带有一定垄断性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电力产品具有产供销同时完成的特点。单独运行的发电厂很难有效完成向用户稳定供电的任务,必须通过电网向广大用户供电。因此,在鼓励大家办电厂的同时,必须由国家办电网,集中管理电网,要依法办电,依法管电,不断提高电网的安全可靠程度,保护电力投资者、经营者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这些年电力工业的发展,也得益于电力建设资金的建立。经中央批准,“七五”开始每千瓦时电费中加收二分钱(约占平均电价的百分之七),作为电力建设的资金来源,缓解了电力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但是有个别地方,擅自加大电力建设资金的征收标准,增加企业和居民的负担、甚至把这笔基金挪作他用,这种状况亟待整顿和规范。

(责任编辑: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