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冶金部《关于邯郸钢铁总厂管理经验的调查报告》的通知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冶金部《关于邯郸钢铁总厂管理经验的调查报告》的通知

2007年06月20日 16:12   来源:新华网   
    (二)关于“实行成本否决”的具体作法。一是将产品目标成本中的各项指标层层分解到分厂、车间、班组、岗位和职工个人,使厂内的每个环节都承担降低成本的责任,把市场压力及涨价因素消化于各个环节。实行新经营机制的第一年,总厂二十八个分厂、十八个行政处室分解承包指标一千零二十二个,分解到班组、岗位、个人的达十万多个。目前全厂二点八万名职工人人身上有指标,多到生产每吨产品担负上千元,少到几分钱,人人当家理财,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二是通过层层签订承包协议、联利计酬把分厂、车间、班组、岗位和职工个人的责、权、利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三是将个人的全部奖金与目标成本指标完成情况直接挂钩,凡目标成本指标完不成的单位或个人,即使其他指标完成得再好,也一律扣发有关单位或个人的当月全部奖金,连续三个月完不成目标成本指标的,延缓单位内部工资升级。四是为防止成本不实和出现不合理的挂帐及待摊,确保成本的真实可靠,总厂每月进行一次全厂性的物料平衡,对每个单位的原材料、燃料进行盘点。以每月最后一天的零点为截止时间,次月二日由分厂自己校对,三日分厂之间进行核对,在此基础上总厂召开物料平衡会,由计划、总调、计量、质量、原料、供应、财务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对分厂报上来的数据与盘点情况进行核对,看其进、销、存是否平衡一致,并按平衡后的消耗、产量考核各分厂目标成本指标完成情况,据以计发奖金。除此之外,每季度还要进行一次财务物资联合大检查,由财务、企管等部门抽调人员深入到分厂查帐。帐物不符的,重新核算内部成本和内部利润;成本超支,完不成目标利润的,否决全部奖金。五年来,全厂先后有七十九个厂(次)被否决当月奖金,有六十九个分厂和处室被延缓工资升级时间。

    (三)调整内部机构设置,保证内部管理新机制的高效运转。一是精减机构。一九九O年到一九九五年总厂和分厂的管理科室从五百零三个减到三百八十九个,管理人员从占职工总数的百分之十四减到百分之十二。二是充实和加强财务、质量管理、销售、计划、外经、预决算、审计等管理部门,进一步强化和理顺了管理职能。实行模拟市场核算和成本否决,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后在原料、销售、外经等处室增设了财务科,作为财务处的派出机构,以加强内部经济核算工作。为加强财务集中管理,强化全厂资金调度,将各分厂处室的财务料归由总厂财务处统一管理。为强化质量管理,将原来主要负责产品质量监督的质量监督处扩编为质量管理部,配以总支建制,使其得以有效地对全厂质量工作负责,实行从原材料进厂检验到工艺过程监督和产品发出后质量跟踪“一条龙”管理,并突出抓好原料入厂关,堵塞物料进厂中弄虚作假的漏洞。严把工序操作关,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三是实行“卡两头,抓中间”的管理方法。一头是严格控制进厂原材料、燃料的价格、质量。仅此一项,从一九九二年以来总共降低成本九千万元;另一头是把住产品销售关,建立集体定价制度,确定最低销售价格;抓中间就是抓工序环节的管理,不仅抓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而且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横向比较,以同行业先进水平为赶超目标。在一九九一年和一九九四年两度市场疲软中,许多钢厂产品滞销,库存增加,邯钢却靠物美价廉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一九九五年产销率达百分之百。

    二、有效推进了企业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是邯钢管理经验的成效所在。

    (一)推进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模拟市场核算”,使企业内部核算的“价格”与市场的实际价格接轨,分厂、车间、班组和职工个人,通过以目标成本指标为核心的新的内部考核指标体系,直接感觉到了市场压力,为适应市场的变化,他们从简单的算帐开始,逐步面向市场,寻求发展。企业的经营目标,由过去片面追求产量、规模转向追求效益,企业的经营重心,由过去的重生产转向重市场营销,使企业由以生产为中心转向以效益为中心,把降低成本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效益的主要手段。

    (二)推进了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一是通过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产存量的效能。今年邯钢主体设备四十三项技术经济指标,有百分之六十五进入同行业的前三名。其中,转炉利用系数比同类企业高出一倍。二是精心计算投入产出,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目前邯钢的吨钢能耗已处于同行业先进水平,年节能九十万吨标准煤。三是推动了技术进步。以不断的技术进步促进降低成本,降低成本也为企业技术改造积累了资金,生产经营和技术改造进入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技术改造紧紧围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进行,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一方面围绕制约生产能力的薄弱环节进行配套改造,使企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标,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在全行业第一个实现全连铸。“八五”期间生产性投资为二十四亿七千六百万元,吨钢投资不足二千四百元,仅相当新建同类钢厂所需投资的三分之一;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从四十一吨钢增加到七十四吨钢,增长了百分之八十,基本实现了增钢不增人,新增的钢产量主要是通过采用百分之百的连铸、部分炉外精炼、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产品一火成材轧制等先进技术和工艺实现的,体现了结构优化、节能降耗。同时,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的原则,较好地处理了技术先进性和效益合理性的关系。自己研制改造七台连铸机,性能达到进口设备的标准,投资却比引进设备节省了一半。

    (三)促进了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一是把各方面的工作统一到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上,增强了企业的整体功能。二是职工对计量、检测、定额及原始记录更加认真,班组建设、标准化操作等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管理体制也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三是企业的管理重心,从实物管理转向价值管理。从投入开始就进行价值量的计算,产供销等各环节都以成本、效益为中心运作,资金管理和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从而使成本管理成为全员、全过程的管理。

    五年来,邯钢坚持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进入了低投入高产出的良性循环。一九九一年到一九九五年的五年间,产品销售收入由十亿二千万元增加到五十亿元;上缴税款由一亿六千万元增加到四亿三千万元;实现利润由零点五亿元增加到七亿元,平均年递增率达百分之九十三点四;钢产量由一百一十万吨增加到二百一十五万吨;总资产由二十七亿八千三百万元增加到七十六亿四千万元,净资产由十亿四千二百万元增加到四十六亿九千万元,资产负债率从百分之六十二点五四下降到百分之三十八点六。

    邯钢的实践证明,国有企业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必须在转换经营机制的基础上转换经营方式,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样才能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邯钢的作法为国有企业实行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提供了借鉴经验。

(责任编辑: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