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2007年06月17日 11:06   来源:新华网   
    第二十九条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经营性亏损的,厂长、其他厂级领导和职工应当根据责任大小,承担相应的责任。

    企业一年经营亏损的,应当适当核减企业工资总额,厂长、其他厂级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不得领取奖金。企业亏损严重的,还应当根据责任大小,相应降低厂长、其他厂级领导和职工的工资。

    企业连续二年经营亏损,亏损额继续增加的,应当核减企业的工资总额,除企业不得发放奖金外,根据责任大小,适当降低厂长、其他厂级领导和职工的工资;对企业领导班子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整;对厂级领导可以免职或者降级、降职。

    对本条例施行前企业长期积累的亏损,经清产核资后,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另行处理。

    第三十条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财政、税收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定期进行财产盘点和审计,做到帐实相符,如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不得造成利润虚增或者虚盈实亏,确保企业财产的保值、增殖。

    企业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资产负债和损益考核制度,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表,报政府有关部门审批。有条件的,经登记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审计事务所审查后,报政府有关部门审核。

    企业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准确核算成本,足额提取折旧费、大修理费和补充流动资金。以不提或者少提折旧费和大修理费,少计成本或者挂帐不摊等手段,造成利润虚增或者虚盈实亏的,有关部门应当责令企业用留用资金补足。

    企业的生产性折旧费、大修理费、新产品开发基金以及处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所得收入,不得用于发放工资、奖金或者增加集体福利。

    第四章企业的变更和终止

    第三十一条企业可以通过转产、停产整顿、合并、分立、解散、破产等方式,进行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企业的优胜劣汰。

    第三十二条企业主导产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者没有市场销路、造成严重积压的,应当实行转产。企业为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根据市场预测和自身条件,可以主动实行转产。

    第三十三条企业经营性亏损严重的,可以自行申请停产整顿;政府主管部门也可以责令其停产整顿。停产整顿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停产整顿的企业,应当制定停产整顿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停产整顿的目标和规划;调整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措施;改善生产经营状况的措施;调整机构和人员的措施;扭亏为盈的措施;还债的措施。

    企业自行停产整顿的,停产整顿方案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由企业自行组织实施。被责令停产整顿的企业,由政府主管部门确定的企业法定代表人组织制定停产整顿方案,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企业停产整顿期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企业财产。任何人不得盗窃、毁坏、哄抢、私分、隐匿、无偿转让企业财产。

    企业停产整顿期间,财政部门应当准许其暂停上交承包利润;银行应当准许其延期支付贷款利息;企业应当停止发放奖金。

    第三十四条政府可以决定或者批准企业的合并。政府决定或者批准的合并,在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范围内,可以采取资产无偿划转方式进行。合并方案由政府主管部门或者企业提出。在政府主管部门主持下,合并各方经充分协商后,订立合并协议。原企业的债权债务,由合并后的企业承担。

    企业可以自主决定兼并其他企业。企业兼并是一种有偿的合并形式。企业被兼并须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被兼并企业的债权债务由兼并企业承担。兼并企业与债权人经充分协商,可以订立分期偿还或者减免债务的协议;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酌情定期核减兼并企业的上交利润指标;银行对被兼并企业原欠其的债务,可以酌情停减利息;被兼并企业转入第三产业的,经银行批准,自开业之日起,实行二年停息、三年减半收息。

    第三十五条经政府批准,企业可以分立。企业分立时,应当由分立各方签订分立协议,明确划分分立各方的财产和债权债务等。

    第三十六条企业经停产整顿仍然达不到扭亏目标,并且无法实行合井的,以及因其他原因应当终止的,在保证清偿债务的前提下,由政府主管部门提出,经省级政府或者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依法予以解散。企业解散,由政府主管部门指定成立的清算组进行清算。

    第三十七条企业所欠债务,应当以留用资金清偿。留用资金不足以偿还债务的,可以依法用抵押企业财产的方式,保证债务的履行。

    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达到法定破产条件的,应当依法破产。政府认为企业不宜破产的,应当给予资助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帮助企业清偿债务。

    企业宣告破产后,其他企业可以与破产企业清算组订立接收破产企业的协议,按照协议承担法院裁定的债务,接受破产企业财产,安排破产企业职工,并可以享受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兼并企业的待遇。

    第三十八条企业的变更和终止,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并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产权变更或者注销登记。

    第三十九条政府决定解散的企业,职工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安置。

    企业破产的,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安置职工。

    企业合并的,职工由合并后的企业或者兼并企业安置。

    为安置富余职工兴办的,独立核算、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自开业之日起,实行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所得税。

    第五章企业和政府的关系

    第四十条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政府依法对企业进行协调、监督和管理,为企业提供服务。

    第四十一条企业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企业财产的所有权。

    企业财产包括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形成的财产,以及其他依据法律和国有资产管理行政法规认定的属于全民所有、由企业经营管理的财产。

    第四十二条为确保企业财产所有权,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行使下列职责:

    (一)考核企业财产保值、增殖指标,对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进行审查和审计监督;

    (二)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决定国家与企业之间财产收益的分配方式、比例或者定额;

    (三)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决定、批准企业生产性建设项目,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由企业自主决定的投资项目除外;

    (四)决定或者批准企业的资产经营形式和企业的设立、合并(不含兼并)、分立、终止、拍卖,批准企业提出的被兼并申清和破产申请;

    (五)报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审批企业财产的报损、冲减、核销及关键设备、成套设备或者重要建筑物的抵押、有偿转让,组织清算和收缴被撤销、解散企业的财产;

    (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决定或者批准企业厂长的任免(聘任、解聘)和奖惩;

    (七)拟订企业财产管理法规,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八)维护企业依法行使经营权,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干预,协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第四十三条政府应当采取下列措施,加强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建立既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又有利于经济有序运行的宏观调控体系:

    (一)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方针和产业政策,控制总量平衡,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

    (二)运用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和价格政策,调控和引导企业行为;

    (三)根据产业政策和规模经济要求,引导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四)建立和完善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制度,财务制度、成本制度、会计制度、折旧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税收征管制度,制定考核企业的经济指标体系,逐步将企业职工的全部工资性收入纳入成本管理;

    (五)推动技术进步,开展技术和业务培训,为企业决策和经营活动提供信息、咨询。

    第四十四条政府应当采取下列措施,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一)打破地区、部门分割和封锁,建立和完善平等竞争、规则健全的全国统一市场,

    (二)按照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布局,统筹规划、协调和建立生产资料市场、劳务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企业产权转让市场等,促进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完善;

    (三)发布市场信息,加强市场管理,制止违法经营和不正当竞争。

    第四十五条政府应当采取下列措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职工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

    (二)建立和完善职工的待业保险制度,使职工在待业期间能够得到一定数量和一定期限的待业保险金,保证其基本生活;

    (三)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保险制度。

    第四十六条政府应当采取下列措施为企业提供社会服务:

    (一)发展和完善与企业有关的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

    (二)建立和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职业介绍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和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等社会服务组织;

    (三)完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培训待业人员,帮助其再就业;

    (四)健全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劳动纠纷,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五)协调企业与其他单位的关系,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同级机关或者有关上级机关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超越、滥用管理权限下达指令性计划并强令企业执行的;

    (二)干预企业投资决策权或者审批企业投资项目有重大失误的;

    (三)以封锁、限制或者其他歧视性措施,侵犯企业物资采购权或者产品销售权的;

    (四)干预、截留企业的产品、劳务定价权的;

    (五)限制、截留企业进出口权,或者平调、挤占、挪用企业自主使用的留成外汇的;

    (六)截留或者无偿调拨企业留用资金,或者干预企业资产处置权的;

    (七)强令企业对职工进行奖励、晋级增薪,干预企业录用、辞退、开除职工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八)未依照法定程序和条件任免厂长、其他厂级领导或者干预厂长行使企业中层行政管理人员任免权的;

    (九)强令企业设置对口机构、规定人员编制和级别待遇,以及违反法律和国务院规定,对企业进行检查、评比、评优、达标、升级、鉴定、考试、考核的;

    (十)非法要求企业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以及对拒绝摊派的企业进行打击报复的;

    (十一)未依照法定程序和条件,阻止或者强迫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的;

    (十二)不依法履行对企业监督、检查职责,或者有其他非法干预企业经营权,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

    第四十八条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厂长、其他厂级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分别追究行政责任、给予经济处罚,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执行指令性计划,或者不履行经济合同,长期拖欠货款的;

    (二)对国家直接定价的产品,擅自提价的;

    (三)未按照规定履行建设项目审批手续,擅自立项和开工建设的;

    (四)因决策失误,建设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或者投产后产品无销路、投资无效益,致使企业财产遭受损失的;

    (五)不具备偿还能力,盲目贷款,致使企业财产遭受损失的。

    (六)未经批准,擅自处置企业的关键设备、成套设备或者重要建筑物,造成企业财产损失的;

    (七)滥用劳动用工权、人事管理权和工资、奖金分配权,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

    (八)违反财务制度,不提或者少提折旧费、大修理费,少计成本或者挂帐不摊,造成企业利润虚增或者虚盈实亏的;

    (九)将生产性折旧费、大修理费、新产品开发基金或者处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所得收入用于发放工资、奖金或者增加集体福利的;

    (十)在企业变更、终止过程中,因管理不善,或者使用非法手段处置企业财产,造成损失的;

    (十一)因经营管理不善,致使企业财产遭受损失或者企业破产的;

    (十二)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滥用经营权的。

    第四十九条阻碍厂长和各级管理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或者扰乱企业秩序,致使生产、营业、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由企业所在地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条本条例的原则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交通运输、邮电、地质勘探、建筑安装、商业、外贸、物资、农林、水利、科技等企业。

    第五十一条本条例发布前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其他行政性文件的内容,与本条例相抵触的,以本条例为准。

    第五十二条本条例由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五十三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

    第五十四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责任编辑: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