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春季以来,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广大农村,逐步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个运动的主要内容是: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教育,组织贫下中农阶级队伍,干部参加集体劳动,以及清工分、清帐目、清财物、清仓库的“四清”工作。在县级以上机关和国营企业事业单位中,广泛地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和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分散主义、官僚主义的“五反”运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城市“五反”运动,是一场打击和粉碎资本主义势力和封建势力猖狂进攻的斗争,是一次全民的深刻的系统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这次革命运动,包括阶级斗争的问题,包括干部参加劳动的问题,还包括进一步学会管理企业和事业的问题。毛泽东主席指出,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的革命运动。这些运动的胜利进行,不仅对于实现1963年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今后顺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963年国营企业的“五反”运动,调动了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增产节约运动的开展和经营管理的改善。根据预计数字,1963年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将比上年降低7,9%,商业企业的商品流通费用将比上年降低10。9%。在工厂、矿山、农场、商店中,经济核算的观念加强了,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了。应当说,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工业部门、商业部门和其他部门,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在减少商品流转环节、降低商品损耗、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是下了功夫,收到了成效的。各部门在学会管理企业、学会做生意方面又前进了一步,这是1963年财政收入超过原定预算的一个重要因素。
1963年财政金融工作的胜利,归根到底,来自工农业生产的发展。1963年的工业生产是稳步上升的。工业生产预计可以超额完成今年的计划,总产值将比上年增长5。9%。许多重要产品的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大部分产品的品种增加了,质量提高了。今年的农业生产,尽管局部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水灾和旱灾,但是,由于人民公社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和国家的大力支援,全国总的说来还是增产的。预计农业总产值可以比上年增长5。8%。粮食产量有所增加,棉花、烤烟、麻类、糖料、茶叶、蚕茧等经济作物和副业产品的产量增加得更多一些,家畜和家禽发展得很快。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充裕了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增长,又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来发展国民经济,是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根本方针。根据这个方针,近年来国民经济各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业的支援,促进了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发展了,农业为工业和城市提供的粮食、副食品和工业原料增多了,农业对工业品和其他方面的需求提高了,反过来,又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市场的好转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是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完全正确的方针,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必须继续遵循和执行这条方针。
所有以上事实说明: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已经赢得了国民经济开始全面好转的胜利。目前,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工作还没有完成,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还低,基础工业还比较薄弱,许多企业的设备需要配套、维修和更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各方面还有许多迫切的问题需要解决,在经济生活中也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为了使我国国民经济在更加扎实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从1963年到1965年这三年,对国民经济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工作;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从1966年开始。我国人民应当进一步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努力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增加积累,增加收入,为争取国民经济进一步的全面好转,为给第三个五年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而奋斗。
三、一九六四年国家预算收支指标
的初步安排
根据1963年国家预算预计执行情况和1964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1964年国家财政情况的趋势肯定是:财政收入将比1963年继续上升,国家投入生产建设的资金将比1963年有较多的增加,财政收支将继续保持平衡。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全面好转,国家财政将进一步建立在更加稳固的基础之上。
1964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各项指标刚刚下达,1964年国家预算草案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编成。目前只能向大会简要地报告1964年预算收支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指标。建议大会授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1964年国家预算草案编成以后,对正式编成的预算草案,连同1963年国家决算,一并审查批准。
根据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和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按照解决吃穿用、加强基础工业、兼顾国防的要求,以及对国民经济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要求,1964年的国家财政,应当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潜力,增加收入,扩大积累;有计划地支援农业,巩固集体经济,加强基础工业,巩固国防;同时,必须继续克勤克俭,精打细算,有重点地节约地使用资金,坚持当年平衡、略有结余的方针,保持市场物价的继续稳定,争取国民经济状况的进一步全面好转。
1964年国家预算收支指标,根据1964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各项指标和挖掘潜力的可能,初步估算,收入和支出将达到380亿元左右,或者略多一点,收支是平衡的。这个预算指标同1963年的预算数327亿元比较,收入和支出各增加53亿元左右,即增长16%左右;同1963年预计执行数340亿元比较,收入和支出各增加40亿元左右,即增长12%左右。
1964年国家预算收入指标是打得积极的,经过艰苦的工作是能够实现的。
1964年预算收入指标所以说是能够实现的,是因为1964年有以下增加收入的有利条件:第一,按照1964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安排,农业总产值将比上年计划数增长10%左右,工业总产值将比上年计划数增长12%左右。这个计划指标在执行中,经过努力是可能超过的。第二,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商品流通费用的潜力还很大。1964年计划要求,工业生产成本降低7%左右,商品流通费用降低6。5%左右。根据计算,工业生产成本每降低1%,就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5亿多元;商品流通费用每降低1%,就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1亿多元。这方面加强工作,挖掘潜力,是大有可为的。第三,更重要的是,1964年将进一步在农村中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城市中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和“五反”运动。政治是经济工作的统帅和灵魂。这些运动的开展,将进一步提高城乡人民的阶级觉悟和增产节约的积极性,国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将进一步改善,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将进一步巩固,各行各业的增产节约和劳动竞赛运动将进一步蓬勃发展。这是实现1964年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的最重要的条件。应当说,如果不发生特大的自然灾害,我们的工作做得好一些,1964年的预算收入指标是可以完成,甚至超额完成的。
1964年预算收入指标,所以说要经过艰苦的工作才能实现,这不仅因为预算收入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6%,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幅度,这个幅度比农业增长10%和工业增长12%的幅度都要大一些;而且因为1964年还有以下三个减少收入的因素,需要更多地挖掘潜力,增加收人,来加以弥补。这三个因素是:第一,1963年调整工资是从八月份算起的,增加的工资只支付了5个月,而1964年,这部分增加的工资要全年支付。1964年工资总额将比1963年增加16亿元,其中企业职工增加的部分是13亿元。企业职工工资的增加,将提高企业的成本,减少企业的利润。第二,1963年下半年国家降低的某些商品的零售价格,在当年只影响几个月的收入,到1964年将影响全年的收入。在市场继续好转的情况下,高价商品收入也要继续减少。初步估计,1964年因为价格因素要减少财政收入近10亿元。第三,为了加强机器设备的维修,国家决定,1964年适当提高国营工业、铁道、交通企业的大修理基金的提取数额,1964年提取的大修理基金将比1963年增加5亿多元。增加这部分大修理基金,将要相应地减少企业的利润。以上三笔共计减少收入28亿元左右,需要另外增加收入来弥补。因此,1964年要达到380亿元的收入指标,从对实际工作的要求来说,不是增加53亿元,而是增加81亿元。应当说,完成这样的增加收入的任务,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
1964年的预算支出将怎样分配呢?1964年预算资金增加的部分,打算用来增加以下几个方面的支出:(一)经济建设费增加50亿元左右,比上年预算增长37%左右;(二)社会文教科学费增加8亿元左右,比上年预算增长14%左右;(三)国防费增加8亿元左右,比上年预算增长13%左右。用来增加支出的资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收入比上年预算增加53亿元;二是由于市场货币流通日趋正常,增拨银行信贷资金的数额,可以比上年减少10多亿元,这笔钱可以腾出来增加其他方面的支出。
1964年增加的各项预算支出中,用于增加基本建设投资的部分是30亿元左右,比上年预算数增长40%左右。基本建设投资总数,1964年将增加到108亿元左右。
1964年国家支援农业的资金,初步安排为66亿元左右。国家财政拨款总数是增加的。在资金分配上,打算增加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化肥工业建设的投资,减少一些分散使用、效果不大的投资。考虑到1964年农业增产、生产队收入增加的情况,农业贷款增加的数额将比今年增加的数额有所减少。
上述1964年预算支出的初步安排,是符合国民经济计划的要求的,是力求照顾了各方面的需要的。当然,收入的增长是有限度的。在资金的使用上,我们仍然需要实行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需要着重解决那些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性问题,而不能行事俱举、分散资金。不能认为,形势好转了,收人增加了,就可以不必集中力量保证重点了,就可以不必厉行节约、加强管理了。这一点是必须注意的。
这里还要说到,我国欠苏联的借款和应付利息,到1962年年底,还剩下45,400万元,1963年又偿还了28,700万元,1964年计划再偿还9,600万元。剩下的只有7,100万元,将按照协定在1965年全部还完。国内公债和应付利息,到1962年年底,还剩下211,800万元,1963年又偿还了36,300万元,1964年计划再偿还40,400万元。剩下135,100万元,将按照原来的规定分年归还。
以上是1964年国家预算收支指标的一个大体轮廓。预算草案正式编成以后,收支数字还会有某些调整。但是总的趋势是可以肯定的。1964年的国家预算,将是一个积极挖掘潜力,增加积累,收入和支出都继续增长的预算;是一个积极支援农业,扩大基本建设,全力支持国民经济进一步全面好转的预算;也是一个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建国,既积极又可靠的预算。
四、进一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为
圆满地实现国家预算而奋斗
各位代表!圆满地实现国家预算是全国人民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经济任务。实现国家预算,这就是要按照国家的政策,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更多地积累建设资金,并且合理地节约地使用这些资金。要把我们的国家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没有大量的建设资金是不可能的。资金的合理积累是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
我国积累资金的根本道路,是增产节约,自力更生。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能也根本不会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依靠对外的掠夺和对内的剥削来积累资金。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我们从来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相互支援,共同发展;我们从来没有也不需要依靠任何人的施舍和恩赐。我们有广大富饶的国土,有将近七亿具有勤劳节约传统的人民,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英明正确的领导。我们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凭着自已的双手进行辛勤的劳动,积累资金,建设祖国。我国人民有这样的信心,有这样的志气。
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各单位,要进一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进一步实行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毛泽东主席说:“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现在还很穷,要使中国富起来,需要几十年时间。几十年以后也需要执行勤俭的原则,但是特别要提倡勤俭,特别要注意节约的,是在目前这几十年内,是在目前这几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
社会主义企业的积累,是国家资金积累的基本源泉。勤俭办企业,这不是一个方法问题,一个单纯的经营管理问题;而是一个方针问题,一个政治方向问题。铺张浪费,追求享受,贪污腐化,是一切没落的腐朽的剥削阶级的特点。而克勤克俭,兢兢业业,艰苦奋斗,则是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是无产阶级的美德,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兴盛繁荣的重要保证,是革命和建设前途的希望所在。执行勤俭办企业的方针,要广泛地开展“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帮落后”的劳动竞赛,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把管理社会主义企业的本领学到手。执行勤俭办企业的方针,要把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结合起来,把坚强的政治思想工作同严格的经济核算结合起来,把解决重大关键问题同点滴节约聚少成多结合起来。北京墨水厂,从每件包装材料节约一厘钱入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全厂由亏损转为赢利。这种节约一厘钱的精神,得到了全国千千万万企业的积极响应。上海打包工人彭昌宗,从节约几厘米麻布入手,坚持不懈地提出建议,经过采纳和推广,仅仅两个月就节约了上万米麻布。这种工人阶级的主人翁责任感,这种为了挖掘潜力、反对浪费而坚持斗争的高贵品质,引起了全国劳动人民的赞赏和学习。我们要在一切企业、一切单位中,大大推广这样一些群众自己创造的光辉范例,推动增产节约运动的进一步开展。
在一切基本建设单位中,在一切农林水利、文教卫生、科学技术等事业单位中,在一切国防和行政管理部门中,都必须继续坚持厉行节约的原则,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开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注意节约,在经济好转的情况下也要注意节约;增加收入要依靠节约,减少支出也要依靠节约。我们的事业规模大了,单位多了,可以节约的方面很多。节约是我们的长期方针。要贯彻到各个方面,长期坚持下去。
增产节约运动必须紧紧地围绕着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这一目标来进行。社会主义企业既要完成和超额完成产品的品种、质量和数量计划,又要完成成本、资金和利润计划。社会主义利润和资本主义利润有着根本的不同。资本主义利润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社会主义利润是劳动者为社会公共需要而创造的财富,这部分财富以利润的形式上交给国家,用来扩大社会主义再生产,用来发展文化教育和公共福利事业,用来保卫人民的革命果实和劳动果实,用来维持人民民主专政的行政开支。所有这些,都是为劳动人民谋福利的。资本主义是在生产无政府状态下,通过市场的盲目竞争,通过加深对本国劳动人民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剥削来取得利润。社会主义则要求企业在严格服从国家政策和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在服从国家调拨分配和按照计划价格出售产品的条件下,通过改善经营管理、革新技术、降低成本、降低费用等办法来取得利润。要使我们的经济工作者明确地认识到:只要我们遵循正当的途径,采取正当的方法,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创造更多的利润,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而增加更多的积累,这决不是什么资本主义经营思想,而是社会主义企业的光荣职责。
合理地增加积累必须同逐步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我国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比解放以前有了显著的改善,已经永远摆脱了旧中国那种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境地。将来我国人民的生活肯定还会更好。但是,目前我国还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人民生活只能在生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逐步改善,而且生活改善的速度应当低于生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以便增加积累,建设祖国。在规定工资政策、税收政策、物价政策和有关措施的时候,既要考虑到人民的消费,又要考虑到国家的积累,既要考虑到眼前的局部利益,又要考虑到长远的根本利益。
进一步做好财政银行工作,加强财政和信贷管理,是推动增产节约运动,防止浪费资金的一个重要条件。近两年来,财政信贷管理工作是不断加强的。196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银行工作和加强财政工作的两个决定,应当继续坚持执行。同时,应当根据集中领导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精神,根据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健全财政金融的各项规章制度,使财政银行工作更好地为生产建设服务。
各级财政部门要协同企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和商品流通费用,合理加速资金周转,积极提高赢利水平,消除一切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而发生的亏损,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切实做好国营企业利润监缴和税款征收工作。适应明年基本建设投资增加较多的情况,财政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基本建设投资的拨款监督,坚持按计划、按程序、按预算、按工程进度拨款,防止不按计划和不按制度办事的现象。财务会计人员要认真执行国务院颁发的《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例》。财政部门要严格财政纪律,同一切铺张浪费现象作斗争。
各级银行要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和信贷监督。社会主义的国家银行,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资金活动的中心和枢纽。通过银行,可以全面地反映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现金收支状况,可以及时地看出这些单位是否按计划办事、按制度办事,从而加强对他们的监督。近两年来,银行在促进经济调整和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方面的作用,在调节市场货币流通方面的作用,进一步证明,社会主义银行是国家手中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今后还要继续向各方面说明银行的重要作用,继续加强银行的工作。
大大加强农业资金的管理,是当前财政信贷管理上的一个迫切的课题。国家用于支援农业生产的资金为数很大。这些资金,有国家直接兴办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和拖拉机站的投资;有国家用于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的研究推广等事业方面的资金;有国家对人民公社的投资和银行发放的农业贷款。支援农业资金的门类复杂、渠道较多、地区分散,需要花很大的力量,进行细致的管理工作。为了加强农业资金的管理,最近已经成立了中国农业银行,专门负责农业资金的拨款监督和农业贷款的发放工作。各级政府要很好地运用农业银行这个机构,结合有关部门的力量,切实把农业资金管好用好,务使国家拨出的这一项巨大的资金,每一元钱都能够用得合理,用得恰当。要努力做到统筹安排,重点使用,合理分配,不误农时,并且使资金和物资很好地结合起来,防止分配不合理、发放不及时和资金同物资脱节等不合理的现象。农村信用合作社是群众性的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是国家银行在农村的有力助手,应当切实整顿和加强,以便有效地帮助农民解决生活和副业生产上资金周转的困难,防止和打击高利贷活动。
在加强国家财政支援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发挥人民公社本身的潜力。人民公社和生产队所需要的资金,主要应当依靠社队自己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增加积累的办法来解决。我们要很好地帮助人民公社生产队精打细算,勤俭经营,自己积累资金。
加强社会主义教育,是推动增产节约运动的强大动力,也是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历史时期内,还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要全面地认真地执行毛泽东主席关于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这三个伟大革命运动的指示。在进行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同时,决不能忽视阶级斗争。必须不断地用无产阶级思想来教育和武装劳动人民,克服和防止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今年以来,通过工厂史、公社史、劳动人民家史的回忆和新旧社会对比等方式,提高了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阶级觉悟。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城市中的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在一部分农村和大部分城市,已经有了比较广泛的开展;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开始成为制度。运动开展得好的地方,生产战线和思想战线都呈现出新的气象,各种反革命势力的复辟活动被粉碎了,各种歪风邪气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我们还须要继续努力,团结95%以上的干部和群众,把这一运动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下去。这是一次重新教育干部、教育人民的伟大运动,它对于巩固党和政府同广大劳动群众的联系、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对于免除官僚主义、避免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保证我们的国家现在和将来永远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道路前进,具有极为深远的政治意义。
各位代表!我们为在近7亿人口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而斗争,为保卫世界和平,争取民族解放、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而斗争,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伟大的任务。依靠全国人民的团结,依靠全世界人民的团结,我们已经克服了许多困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必将继续克服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任何困难,取得更大的成就。社会主义必兴,帝国主义必亡,马列主义必胜,修正主义必败,这是历史发展规律决定了的。不管经过怎样的曲折和困难,历史发展的方向是任何力量都改变不了的。我们深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和爱国侨胞,团结一致,高举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旗帜,继续执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和各项具体政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一定能够胜利地完成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实现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全面好转,一定能够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更大的胜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史料》
第二辑《国家预算决算》(1950-1981)刊印
(责任编辑: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