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走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代表委员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

2023年03月11日 09:07   来源:经济日报   

  王彩云代表——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核,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是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全国人大代表、伊利集团资深产品研发经理王彩云表示,要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加快科技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转化,解决创新成果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王彩云代表建议,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开展行业创新需求调研工作,聚焦行业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强化目标导向,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三方之间成果的有效转化;从实际科研问题出发,为企业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支撑,强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加速推动校企院所间的贯通式创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接科技重大项目,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强化产学研用协同机制,降低企业在设备应用和科研资源共享上的成本,实现创新资源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促进企业和行业生发创新的内生动力,更好地实现产学研用之间的紧密衔接,发挥各创新主体的协同效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春阳)

  屠红燕代表——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这为广大企业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根本遵循,更坚定了我们开展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决心。”全国人大代表,万事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屠红燕表示,制造业企业应坚持把提升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深度推进“四链”融合,加快塑造未来科技竞争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屠红燕代表表示,企业应坚持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导向,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技术;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的力度,全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升级。

  在谈到纺织行业产业发展问题时,屠红燕代表表示,当前,纺织行业存在产业发展不平衡、品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尤其是高污染、高能耗问题较为严峻,制约了纺织行业进一步向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型。“下一步,我们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最大限度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加快推动绿色纤维及制品等认证工作,同时建立纺织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标准和认证体系;加快推动成立全国纺织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绿色低碳相关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屠红燕代表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佳佳)

  甘华田委员——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科研的最终目的就是成果转化应用。”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甘华田表示,尽管国家和地方已经制定了很多鼓励成果转化的政策和措施,但仍有大量科研成果面临转化障碍,包括科技转化政策不完善,科研成果特别是公职人员科研成果的归属还不明确,中间转化机构服务缺失等。

  甘华田委员建议,要在更高层面统筹梳理科研成果转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加司法的保护力度,尽量使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法律偏差降到最低,使科研成果转化路径更加畅通。此外,要尽快提升中介服务水平,包括引导高校、职业院校建立技术经纪人专业,培育一批专业的科学技术经纪人队伍;大力扶持科研中介机构“龙头”企业,实行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为科研人员提供全程服务等。同时,适当提高发明人在成果转化利益分配中的比重,以此来激励科研人员推动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这次机构改革重组科技部,目的是提高科技管理效率,推动健全新型的科技举国体制,优化科技创新的全链条管理,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期待科技部能从宏观全局的角度,聚焦科研成果转化,制定出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科研成果转化政策和实施方案。”甘华田委员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颖)

  曹阿民委员——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学院副院长曹阿民对此深有感触,“国家对人才工作日益重视,多批人才计划工程顺利实施,使得我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的科研支撑能力、创新水平与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曹阿民委员表示,我们要坚持不懈弘扬科学家精神,从实际出发改革完善多赛道人才评价和协调发展机制,以人才发展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曹阿民委员建议,应进一步统筹党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减少过多的人才“帽子”和评价,建立并完善面向基础科学研究、大科学工程、国防军工科研、高技术产业及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多赛道创新人才评价方法,形成由实际贡献评价人才的导向,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团队长期可持续高水平发展的新机制。同时,进一步发挥市场对人才的评价作用,以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作为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试点,通过多赛道人才政策先行先试,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增长极区域集聚更多高水平创新人才。另外,要进一步完善国有科技型企业经营层、国企重大产业创新项目负责人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充分激活人才,从而更好地发挥这些机构牵头的创新联合体在解决“卡脖子”技术方面的作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贺浪莎)

  张新代表——着力培育推广国产装备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全国人大代表,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新对此深有感触:“在变电重大工程中,高端换流变压器核心组部件阀侧直流套管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他们若不交货或延期交付对工程影响巨大。”

  张新代表表示,急需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对“卡脖子”零部件的支持政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张新代表建议,由国家主管部委牵头就电力装备“卡脖子”零部件建立并推行技术突破成果的应用培育机制,在成熟期前的试用、小批量应用等环节,给予研发单位、应用单位等试用失败免责政策,并配套给予相应保险补贴政策。加大针对“卡脖子”零部件批量化应用的扶持力度,在政府及国有企业主导建设的各类项目中优先采购国产化“卡脖子”零部件;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电力建设工程用户使用国产化“卡脖子”零部件。同时,进一步出台首台套产品研发的资金补助机制,缓解企业研发经费压力,鼓励和促进企业开展“卡脖子”零部件的研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呈忠 李盛丹歌)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