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代表委员热议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永续发展

2023年03月10日 07:33   来源:经济日报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张兴赢委员: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一道必答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说,实践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张兴赢委员表示,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要大力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就要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张兴赢委员说,近年来,以风、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爆发式增长,在保障能源供应方面的地位更加突出。与此同时,受天气气候条件影响,新能源发电的大规模并网不确定性增加,保障电力可靠供应面临巨大压力。电力系统灵活性不足正在成为引发我国结构性缺电的主要因素,对加快能源转型带来诸多挑战。

  张兴赢委员建议,加强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评估和预报能力,提高能源系统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时空互补性,最大程度减小其间歇性和波动性,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友好性,实现电力余缺互济。此外,加快推进储能技术发展,积极探索商业化储能方式,降低储能成本。(记者 康琼艳)

  汤建伟代表:一体化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把绿水青山的颜值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让沿岸老百姓吃好‘山水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战略发展处副主任汤建伟说。

  汤建伟代表表示,近年来,我国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谋划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不仅要抓好显性环境问题的防治,也要注重隐性的生态保护,不能仅局限于一些看得见的水污染、闻得到的空气污染等直观问题的防范和治理,同时也要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农业面源污染等一些不直观的生态问题的解决。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共同体,环环相扣,需从源头着手解决根本性的生态问题。”

  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不懈。“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汤建伟代表建议,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填补空白、堵住漏洞。生态文明理念提出以来,社会经济大步向前,但仍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需要管理部门不断适应发展需求,及时制定相应政策,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记者 童政)

  钱建超代表:提高经济发展“含绿量”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推动绿色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含绿量”的题中应有之义,要保持战略定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让生态资源变为生态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5年来,我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未来,我们要继续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形成一批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让绿色成为最动人的色彩。”钱建超代表说,重庆市梁平区在2022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获颁“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证书。下一步,将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全力做好国际湿地城市“后半篇文章”。(记者 吴陆牧)

  李俊林委员:加大工业固废治理力度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山西省委会主委李俊林表示,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电力、冶金、焦化、化工五大产业在全省工业中占比达80%以上,这些产业在支撑山西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生态环境脆弱的突出问题,煤炭、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工业固废。

  “固废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对空气、土壤带来巨大危害,总体资源综合利用率的严重不足制约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李俊林委员说,提升固废利用率直接降低了对环境的伤害,并且用低碳产品代替高碳产品,对于加快经济绿色转型、早日实现“双碳”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李俊林委员表示,作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低碳转型是山西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本之策。“绿色发展需要发挥全社会的合力。我们要以市场化的手段引领更多自愿减排主体参与碳市场交易,提升碳市场活跃度,调动全民参与低碳减排行动。”(记者 李红光 康琼艳)

  李海生代表:凝聚长江大保护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长江保护法自实施以来,为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最直接、最根本的法律保障。”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海生说。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已取得明显成效。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任务完成九成以上,推动解决2万多个污水乱排问题;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治理回头看,1137座存在环境问题的尾矿库已有843座完成整改。2020年以来,长江干流水质连续3年保持Ⅱ类。2022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8.1%,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

  “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李海生代表建议,加强长江保护法宣传普及,真正把长江保护法学好用好,凝聚长江大保护工作合力;坚持系统思维,推动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江河湖库协同治理;加快健全国家长江流域协调机制,提升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针对重点湖泊蓝藻水华、农业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加强研究,提高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力度。(记者 李万祥)

  孙景代表:绿色交通大有可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景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孙景代表说,交通运输行业是实现绿色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作为世界公认的绿色低碳环保交通方式,铁路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孙景代表表示,郑州局集团公司将加强绿色铁路建设,优化铁路线路和站场布局,加快淘汰高耗低效技术装备,加大新能源及低碳技术装备应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能。同时,推进“公转铁”货运上量提质,发展冷链运输、集装化运输,打造差异化、特色化铁路快运产品,并将以郑州航空港站为中心,积极探索试点开行高铁快运列车方案。此外,健全货运物流网络,持续推动货运向现代物流融合发展。(记者 熊丽)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