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风雨过后见彩虹

2022年07月07日 04:33   来源:经济日报   

  疫情发生以来,旅游业作为接触性、体验性、流动性强的行业,其消费特征与疫情防控要求产生直接矛盾,发展明显减速。特别是今年以来,不断反复的疫情对旅游产业链施加的负面效应持续放大,对旅游业特别是旅游企业的韧性和成长能力带来挑战。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1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年末,纳入统计范围的全国各类文化和旅游单位32.46万个,比上年末减少1.70万个;从业人员484.4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89万人。在疫情影响下,民众出游时不仅要考虑疫情防控政策,还需考量旅游目的地的卫生环境、出行舒适度、核酸检测便利性等,出游意愿和消费热情难免受到打击。

  人员流通不畅,旅游流量下滑,旅游企业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从清明节、“五一”、端午节等假期旅游市场表现来看,疫情并没有阻挡游客对出游的渴望。今年以来,游客将更多目光从热门景区、城市公园等向乡村、自驾、休闲农场等共享空间转变。露营、野餐等成为居民近郊出游首选,一些扎根生活的深度体验项目以及基于当地特色创新推出的休闲空间和旅游业态,受到市场欢迎。随着旅游消费趋向散客化、个性化和差异化,游客对专业化、碎片化、小团化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

  应该看到,旅游市场恢复营业并不必然导致旅游产业景气同步上升。核酸检测、绿码、低风险来源地成为旅游接待常态化要求,地方既想促进旅游市场复苏又担心疫情失控的两难心态,很难让市场和消费主体的获得感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如何健康而快乐地活着”,仍是当前旅游从业者面对的共同课题。

  旅游行业要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需要危中求机。一方面,需求端的显著变化,倒逼旅游从业者深挖新时期文旅市场需求特点和消费转型趋势,以创新举措强化自身能力和发展韧性;另一方面,旅游企业也要打造核心竞争力,针对游客更注重安全、品质和个性化的需求,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体系,在优质资源稀缺性方面抢先占位,形成品牌建设“护城河”,从而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经济日报记者 韩秉志)

(责任编辑:符仲明)

风雨过后见彩虹

2022-07-07 04:33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