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杨东:健全数字经济监管 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2021年09月12日 18:13   来源:经济日报   

  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研究院执行院长杨东在第三届小微经济发展论坛上发言。

  在9月12日举办的第三届小微经济发展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研究院执行院长杨东表示,数字经济带来的金融创新改变了我国广大中小微企业在传统金融市场融资难的困境,降低了融资门槛并扩大了融资渠道,以快速便捷、高效低成本的优势使金融的资金融通、资源配置功能得以优化。同时,融资便利又进一步促进了中小微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形成正向循环。

  数字经济背景下,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愈发普遍,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催生金融创新,金融业向着更加开放、平等、共享、去中心化、去媒介的方向发展。以众筹为代表的金融创新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平等性、大众性、包容性与普惠性。

  数字经济从平台、数据、算法三个维度改变了工业革命时期形成的基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催生了与工业经济时代不同类型的市场主体。作为海量、多元、实时的数据集合体,数字平台成为巨大的流量入口,借助算法操作实现基础数据的价值转换。平台、数据和算法的交叉产生跨市场的地位,形成驱动数据市场竞争的新局面。

  杨东表示,当前数字经济领域垄断问题较为突出,一些平台企业,尤其是社交巨头,凭借技术优势、市场力量,对部分中小企业频频实施断链、封禁、数据垄断等行为,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正常业务的开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实现。

  部分平台企业大搞生态竞争,收购了不少具有创新价值的初创企业。大量中小微企业被迫选边站队,生存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对此,《反垄断法》应适时完善,增设数字经济专章,高度重视上述垄断行为的危害。同时,应加强经营者集中审查、调整申报标准、创新评估标准与手段,遏制资本无序扩张,打击恶性的闭环生态垄断,为初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此外,为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政府的监管思路和监管工具也亟需转变和更新。金融创新有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但同时,技术风险叠加传统金融风险,也给金融监管带来挑战。传统监管往往采用保护性监管模式,缺乏可以有效动态实时监管的手段。监管机构应当在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等传统金融监管维度之外增加科技维度,构建双维监管体系。通过运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建构以数据驱动监管为核心的分布式平等监管、智能化实时监管,以链治链,打造法链。实践“共票”理论,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可触达,形成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互动机制,突破传统金融监管的固有困局。同时,对于金融创新,监管应持包容审慎态度,重视第三方支付、企业支付账户等新模式、新业态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从生产、支付、流通等多环节推动数字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

  论坛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日报社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承办。(经济日报记者 秦悦)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