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数字普惠化还有几道坎

2021年04月16日 16:0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20多年前的一场大病让家住银川市彭阳县的张女士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每逢阴天下雨她都有可能出现癫痫症状。2019年4月,张女士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远程专家门诊与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林医生进行了视频问诊,林医生针对张女士的病情制定出详细的治疗方案。通过数月的远程门诊指导治疗,张女士病痛开始缓解,家里的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

  据了解,这项远程专家门诊服务是以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中心,好大夫在线提供互联网运营技术支持,面向全国专家发起请求,既解决了省内疑难病例的救治,也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偏远地区输送。“目前77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建立起了预约诊疗制度,提供线上服务,全国建成互联网医院已超过1100家。”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认为,互联网医疗已经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数字技术为群众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因城乡发展不平衡、个体间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存在差异等原因,数字鸿沟仍难避免。

  “乡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4G的比例均已超过98%,光纤到达率和4G覆盖率已经基本实现了城乡无差别。”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政策研究部李敏博士看来,目前农村居民使用数字技术最大的障碍不是网络覆盖问题,而是农村地区数字技术应用生态不够完善、应用场景不够丰富,这让很多农村用户对数字技术了解不多,“因此,应大力培育农村地区数字产业生态,营造良好的数字技术应用环境,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数字技术使用水平”。

  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韩建飞也认为,由于农民数字技能不足,在线教育、数字娱乐、移动出行等新业态在农村地区尚未普及。建议在行政村设立免费或低价联网的公共服务场所,提供教育培训、医疗健康、养老助老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并根据农村居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用网特征与需求,开发更具个性化与针对性的资费套餐,适当减免上网资费,降低数字技术使用门槛,提升用网积极性。

  数字时代,老年人是不容忽视的网络用户群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占11.2%。“老年人的视觉、听觉能力都有所下降,当前手机的字体、声音不符合老年人使用习惯,复杂的操作系统和触屏方式也让老年人无法适应。”韩建飞认为,应加强老年手机设计研发,开展网络适老化改造,参照“儿童模式”开发“老年人模式”的服务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明确了《互联网网站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和《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加快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助力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受益群体平等便捷地获取、使用互联网应用信息。

  “数字技术快速迭代、应用层出不穷,给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带来了一些不便,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社会群众的广泛关注。”李敏认为,数字化社会应该更加友好,发展技术不能只片面追求“高精尖”,还要考虑人性化、便利化,开发老年人专用版本的APP,正体现了出数字技术的普惠性。

  信息安全问题同样值得关注。老年人在上网过程中由于识别和防范能力不强,容易遇到信息泄露、电信诈骗、不良舆论宣传等问题。“老年人上网不仅要提防不法分子设计的骗局,还要甄别类似‘伪科学养生秘诀’等虚假信息,无论哪种情况,都提醒我们,为老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空间,引导老年人健康上网、安全用网,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课题。”中国工业互联网智库委员会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数技经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蔡跃洲说,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监管治理刻不容缓,某些APP在老年人不知情的前提下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乱象亟需治理。

  建设更加普惠友好的数字社会,应该在推广数字技术的同时,给出“非数字化”选项,保留电话、线下人工服务等传统渠道。

  适老化通用设计重在落实落细。要推动“公益课堂”进社区、进家庭、进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定制化、个性化“学习课程”,强化对特殊群体的数字技能培训;在车站、机场、公园、银行、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信息引导和人工帮扶,让老年人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数字技术向普惠化方向发展。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芃达

  

(责任编辑:张雪)

数字普惠化还有几道坎

2021-04-16 16:0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