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科技包钢”锻长板

2021年02月04日 07:04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从2020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夺金归来的包头稀土研究院科研人员乔禹和王婷婷成了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包钢”)的名人。他们研究的“解决地基光学望远镜磁致伸缩促动器输出不足问题”项目受到业内一致认可,成为相关领域科技创新的焦点,二人也成了包钢的“创新明星”。

  目前,乔禹、王婷婷以及团队中的梁雨萍在稀土功能材料研究所磁致伸缩材料团队负责人郝宏波的带领下,正准备趁着夺冠的“热乎劲儿”成立包钢第一个创新方法工作室。郝宏波表示,科技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此次包钢代表队能在比赛中独占鳌头,正是由于在主动了解市场需求后,有针对性地研发创新。

  事实上,获奖只是包钢近年来不断创新的缩影。对于1954年成立的包钢来说,近年来,面临着调结构、去产能、降成本、推进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问题,包钢不断求新求变,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绿色发展等手段为创新抓手,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立足优势打好“资源牌”

  在包钢轨梁厂1号线精轧区的轧机辊道上,一条条炽热的钢坯在经过开坯、初轧等工序后亮相,伴随着钢坯与辊道摩擦发出的轰鸣声,通红滚烫的坯体进入CCS可逆式精轧机。在这里,它们将经过多番压轧锤炼,直至满足产品质量要求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这是包钢为满足市场需求而作出的工序优化。

  钢轨是包钢与市场联系十分紧密的核心产品之一,近年来,围绕钢轨产品的科技创新也成为包钢科技创新的重点。“包钢钢轨研发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经过多次技术升级改造,越来越得到市场认可,京沪高铁、青藏铁路70%左右的钢轨产自包钢。”包钢技术中心副主任梁正伟说起包钢钢轨的历史格外自豪。同时,他也坦言,近些年市场上对钢轨产品的耐腐蚀、高强耐磨、高寒耐低温等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包钢的钢轨产品到了不得不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

  如何提升钢轨产品的性能?包钢想出了在钢轨中加入稀土的好办法。

  近年来,包钢一直在努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高强度钢轨——稀土钢轨,由于在钢种成分上添加了具有包钢资源特点的稀土元素,该钢轨在强度、硬度、耐磨性、防腐蚀性等方面都更加出色,使用寿命也延长了。此外,包钢不断加大稀土钢研发的人力和资金投入,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板、管、型、线稀土钢产品,并获得了国内市场的高度认可。

  “包钢的发展史是一部艰辛的科技攻关史,科技创新在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集团管理部副部长白东坤说,“十三五”期间,包钢推出了科技创新实施方案,开启了集团层面的科研管理规划工作,同时制定出台多项管理制度,从人才激励、组织保障、制度保证等方面推动公司科技创新,并针对科研项目成果奖励提出重奖方案,着力促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栓师表示,与行业其他企业相比,包钢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白云鄂博多金属共生矿等丰富资源,稀土资源储量和产业规模世界领先。“要持续锻造我们的长板,深入实施优势再造工程,打好‘稀土牌’和‘资源牌’,确保企业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确保把前端资源优势转化为终端的竞争优势和效益优势。”魏栓师说,下一步,包钢将继续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核心地位,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化发展、数字化改造、智能化提升,打造行业先行先试的领军企业。

  不搞数字化转型就会被淘汰

  在包钢钢管公司管加工分厂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设备副厂长哈鑫正在组织技术工人对“接箍倒运机器人”和“拧保护环机器人”进行维护。“机器人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解决部分岗位安全风险大、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哈鑫说。

  除了提高作业安全水平之外,“机器换人”也是企业着力转型的方向。包钢钢管公司副总经理郭利中介绍,1台机器人能替代4个工人,按照目前人工成本来算,4台机器人的成本预计1年内就能收回。

  走进包钢轨梁厂2号线厂区,正在钢轨毛刺打磨工作站里的“重轨端面打磨机器人”格外引人注意。包钢轨梁厂设备部电气专业技术主管卢杰告诉记者,别看它是个其貌不扬的“小个子”,但却是拥有机械臂控制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和柔性打磨系统等先进功能的“智多星”,能够做到平均打磨时间45秒/根,满足目前的生产节奏和技术标准,实现全自动标准化打磨。

  “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如果不顺势而为,必将被时代淘汰。”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德刚介绍,近年来,包钢注重推进智能制造,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系统推进信息化技术与生产、管理的深度融合。目前,包钢已经建设完成面向生产的生产控制系统、以财务为核心的ERP系统以及以行政管理为核心的协同管理平台。

  为尽快推进智能制造进程,包钢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制定了智能制造2019年至2021年三年规划,一方面尽快完善各产线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系统;另一方面推进重点领域智能工厂和全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机器人、无人仓储、安全栅栏、智能点检等智能化应用都通过了试点验证,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以包钢白云智能矿山项目为例,现在虽然天气严寒,但仍然有4台成编组的无人驾驶车辆正依托无人驾驶、5G通信等技术在白云鄂博铁矿里紧张作业,保证项目顺利进行。”不过,李德刚坦言,虽然数字化转型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随之而来的被替代人员安置和培训、数字化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问题都已提上议程,否则均可能出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新难关。

  绿色发展才是高质量发展

  作为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户,绿色发展是所有钢企的发展目标。“‘生产经营服从于环境约束,生产组织让步于环境治理’,是公司的生产经营原则,没有稳固的环保基础就谈不上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常务副总经理王胜平告诉记者,近年来包钢压实主体责任,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相关工作,仅2020年就完成了46项环保超低排放改造等重大项目,涵盖了废气治理、废水处理、固废处置及资源利用等。

  包钢股份煤焦化工分公司副总经理贺福介绍,该公司有10座焦炉,设计年产焦炭580万吨。2020年3月,1号至4号焦炉脱硫脱硝超低排放改造工程率先开工,8月底调试完毕投入使用,其他焦炉脱硫脱硝改造也陆续完工,并于当年10月底全部投入使用。“目前公司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颗粒物的排放浓度均明显降低,提前5年完成了焦炉的超低排放改造。”贺福说。

  “烟气中颗粒物指标超标!”记者来到包钢股份煤焦化工分公司焦炉烟气脱硫脱硝中控室看到,监控显示屏上的系统警告一出现,便引起工作人员苏凤娥的注意。“我们得马上调整除尘设备设置,让颗粒物指标降下来。”苏凤娥介绍,公司中控室控制1号至4号焦炉的脱硫脱硝设施,需要12个人轮班24小时监控设施运行情况,确保焦炉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的排放浓度达到标准。

  如今,看不见的有害物质明显减少,看得见的粉尘也被有效控制。包钢积极推进封闭料场建设,待综合料场封闭工程等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后,包钢将进入料场全封闭时代。料场封闭不仅能够改善周边环境,符合环保标准,也能减少因大风雨雪等特殊天气造成的物料损失。

  数据显示,2020年包钢主要减排指标进一步提升,颗粒物减排达1347吨以上,二氧化硫减排970吨以上,氮氧化物减排5261吨以上。此外,包钢对2021年及“十四五”主要经营目标也进行了勾画:2021年努力完成营业收入920亿元、利润15亿元目标任务,加快向收入千亿元大关迈进。“十四五”末,集团总资产达到210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超1500亿元,利润超80亿元,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带动力显著增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余 健)

(责任编辑:王炬鹏)

“科技包钢”锻长板

2021-02-04 07:04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