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如何与黔灵山的猴子和谐相处

2020年10月25日 06:28   来源:经济日报   

  图① 黔灵山公园的猕猴正在吃游客投喂的苹果。

  图② 黔灵山公园秋景。 (资料图片)

  游客在围观黔灵山公园的猕猴。 (资料图片)

  晨曦微露,声声清脆的鸟语唤醒了沉睡了一晚的黔灵山。

  从梦中醒来的猕猴,伸伸懒腰,迎着朝阳在树梢间欢快地翻来跃去。

  这些活泼的“精灵”已成为黔灵山公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漫步山路的游人平添了无限乐趣。然而,黔灵山“精灵”种群发展太快,也带来了很多新的烦恼。

  食物多天敌少

  猕猴数量激增

  黔灵山公园建于1957年,得名于有“黔南第一山”之称的黔灵山,起初这里并没有野生猕猴。

  “1966年以前,黔灵山公园的猕猴都是在笼子中生活的。”贵州省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站长冉景丞研究员说,1966年,贵州省防疫站的实验猕猴和公园笼养的8只猕猴从“牢笼”逃了出来,渐渐在黔灵山形成了稳定的猴群。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黔灵山的猕猴被通过投喂等方式进行人工驯养,由“野生”转化为“半野生”,种群规模增加到50余只,“半野生”的猕猴与游人有了接触。

  对于“占山为王”的猕猴,不管是黔灵山公园的管理方,还是时常入园的贵阳市民,都对其喜爱有加,不少贵阳市民认识的第一种野生动物就是猕猴,在很多市民的手机里,都存有猕猴的照片。

  市民们经常给猕猴带来吃食,有近百人保持着长期到公园投喂猕猴的习惯。

  食物充足又缺少天敌,让黔灵山的猕猴数量激增。公园委托有关方面进行的两次调查显示,公园内的猕猴目前已经增加到约1200只,年增长速度接近12%。

  人猴冲突不断

  市民“爱恨交加”

  早上8点,安保人员李中发准时到黔灵山公园上环山段值守,他双眼紧盯猕猴、随时准备行动,防止猕猴抢夺游客物品、攻击行人。

  “发现情形不对劲,就得赶紧跟上去。”据李中发介绍,因为长期负责驱赶猕猴,“我在猴群中已树立了较高‘威信’,它们一见到我走近就会跑开。”

  虽然李中发与近20位同事在猴群出没的主要路段坚持值守,直到大部分猕猴归山才下班,但猕猴伤人事件仍不时发生,“每天都要见到好几起”。

  据黔灵山公园管理处副处长杨宇介绍,近年来,公园每年发生的猕猴伤人事件都在千起以上,其中2019年更是高达5811起。

  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黔灵山公园年初闭园了一段时间,开园之后又对游客进行了限流,但今年从1月至今,公园管理方依然接到游客被猕猴咬伤的投诉有2100余起,“仅今年9月份,就有194名游客被猕猴咬伤”。

  猕猴频繁伤人,公园管理处不得不组建了专门的部门负责处理善后赔偿问题。

  “虽然经常与人打交道,但猕猴毕竟是野生动物。”已在黔灵山公园工作近20年的杨宇认为,猕猴伤人既有动物天性的原因,也与游客行为举止不当有关,例如繁殖期的母猴带着幼崽活动时,如果游人没有保持安全距离,母猴就可能误认为游客想伤害幼崽,进而攻击游客。

  杨宇的看法也得到了贵州师范大学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晓冬教授的认同,他认为部分游客未能正确与猕猴接触,如直接将食物放在手上喂猕猴,猕猴靠近后,游客又因害怕将手缩回,进而激怒了猕猴。

  同时,这也与市民长期不定时、不定点投喂导致猕猴形成的条件反射有关。“处于饥饿状态的猕猴看到有人拿着食物时,就会以为那是给它们的食物,从而发生抢夺行为。”任晓冬说。

  面对日益增加的猕猴伤人事件,黔灵山公园管理处也多处着手,以期减少相关情况的发生,如增加宣传提示牌的密度,通过LED屏滚动播放宣传提示,在外地游客入园高峰季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活动等,但都收效甚微。

  猕猴数量增加,使其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他们不时跑到周边的居民小区“骚扰”市民。2018年夏天,贵阳有关部门在两个月内出动近10次,“捉拿”下山滋事的猕猴。

  栖息环境超载

  猕猴何去何从

  人猴矛盾的背后,实质是猴群生活环境的恶化。

  猕猴“超载”已给黔灵山公园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损害了生物的多样性。经济日报记者在猕猴经常出没的地段看到,树木枝稀叶疏,不少地块的土壤直接裸露在外,任由雨水冲刷。杨宇说,猕猴对鸡蛋的破坏,已导致公园内的红腹锦鸡绝迹了。

  随着猴群规模的扩张,猕猴之间为争夺食物、领地、配偶而发生的打斗也大为增加,伤猴、病猴随之增多。此外,猕猴近亲繁殖现象增加,个体间寄生虫、皮肤病传染明显,白化个体已开始出现,种群质量呈下降趋势。

  “最好的办法是将猴群适度分流。”冉景丞认为,应该按照环境承载力,严格控制猕猴的种群数量。

  在黔灵山公园管理处日前组织召开的一场研讨会上,野生动物专家认为,黔灵山公园的野生猕猴数量应该控制在500只以内。

  公园管理方曾在2009年和2013年两次计划启动猕猴分流措施,但遭到了当地爱猴人士的激烈反对,未能实施。

  杨宇告诉记者,公园管理方在猕猴管理上面临一些阻力,一些爱猴人士担心猕猴的去向问题,“担心我们是不是把猴子卖了”。

  在专家看来,为猕猴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需要坚决制止人工投喂。

  “野生猕猴不能像宠物一样被对待。”在野生动物专家眼里,人工投喂不是爱,反而会害了猕猴。长期投喂会改变猕猴本来的习性,降低它们的捕食能力;此外,少部分人还投喂可乐、苹果等高甜度的食物或者变质的食物,导致部分猕猴生病,甚至会威胁它们的生命安全。

  “黔灵山的猕猴数量大幅度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人工投喂。”冉景丞表示,猴群对人工投喂的依赖会造成谱系紊乱,导致种群质量变差。

  公园管理方在多个地方贴出了“请勿投食”的标语,工作人员长期进行劝导、普及文明观猴理念,但效果不明显。“猕猴的管理和对游客行为的规范需要从法律层面进行规范,同时还需要执法、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多部门形成合力。”杨宇说。

  冉景丞也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立法工作,让管理者在禁止人工投喂上有法可依。“人与野生动物之间应该有一定的界限。”贵州大学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研究中心粟海军教授表示,要学会和野生动物相处,人猴之间的距离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我们的初衷是给猴群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给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好的观赏体验。”杨宇说,黔灵山公园的主管部门目前已经启动猴群管理的相关调研,并按专家意见科学制定管理方案,在确保猕猴不被伤害的前提下,为猕猴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

(责任编辑:王炬鹏)

如何与黔灵山的猴子和谐相处

2020-10-25 06:28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