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在这场重磅论坛上,一行两会齐发声

2020年10月21日 22:4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10月21日,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易会满,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等发表了主题演讲。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中重塑金融发展新优势?一行两会负责人不仅提到了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还对下一步发展做出相应安排。

  易纲: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上图: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主办方供图)

  易纲在主题演讲中就我国货币政策提出两点看法:一是货币政策响应及时有力,总量合理适度,为保市场主体稳就业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总的看,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积极成效,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有力支持了经济稳步恢复。二是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和完善应对疫情中一些行之有效的结构性金融政策,助力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

  易纲表示,中国前三季度GDP增长0.7%,预计全年正增长。全球经济从最低点有所恢复,但疫情发展仍高度不确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4%,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仍需时日。另外,在今年抗疫的特殊时期,宏观杠杆率有所上升,明年GDP增速回升后,宏观杠杆率将会更稳一些。货币政策需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适当平滑宏观杠杆率波动,使之在长期内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轨道上。

  郭树清:开放合作是实现金融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上图: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主办方供图)

  郭树清表示,开放合作是实现金融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封闭环境下不可能培育出真正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我国金融体系也是在开放条件下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才取得今天这样的历史性成就。我国已建立和发展起全球最大的信贷市场,第二大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保险市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劳动生产率、管理成本、普惠金融、数字化经营等方面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大型保险公司增长速度、发展潜力及市场估值水平也居于世界前列。

  郭树清说,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我国金融领域先后推出50多项开放措施,大幅放宽金融业外资股比限制,扩大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外资独资寿险公司和外资控股的理财公司先后获准设立。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时期,金融对外开放步伐也没有一刻停止。

  易会满:让市场对监管有明确预期

  上图: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易会满(主办方供图)

  易会满在本次论坛定调了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下一步规划,首次系统阐释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内涵和外延,并开出政策大礼包。

  易会满提出,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资本市场制度规则体系,让市场对监管有明确预期,既有利于把“不该管的”坚决放权于市场,也有利于把“该管的”管住管好,从而实现市场生态的良性循环。

  他说,加强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不能左右摇摆。基础制度也要兼具基本稳定和与时俱进,随着市场发展不断丰富完善,并将在总结科创板、创业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完善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信息披露规则体系,设立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健全发行承销机制,打造权责清晰、标准统一、透明高效的发行审核注册机制。

  易会满还提出,积极稳妥优化交易结算制度,丰富风险管理工具,优化融资融券和转融资制度,完善常态化、多渠道退市制度安排。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研究出台精选层公司转板上市相关规则,提升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推动优化第三支柱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培育和壮大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的意愿和能力。

  潘功胜:健全房地产金融等重点领域的宏观审慎监测体系

  上图: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 (主办方供图)

  潘功胜表示,中国宏观审慎政策的框架还在不断完善之中,下一步将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一是持续健全宏观审慎的政策框架,适时发布宏观审慎政策体系,完善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的总体设计和治理机制,丰富宏观审慎工具箱,并制定工具的启动和退出等机制。

  二是完善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体系,重点健全房地产金融、外汇市场、贷款市场和影子银行等重点领域的宏观审慎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分步实施宏观审慎压力测试。

  三是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强化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建立我国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制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计划,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配套细则,依法依规、稳妥有序地开展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

  四是做好宏观审慎政策和其它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微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政策合力,加强宏观审慎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陆敏 李佳霖 周琳)

(责任编辑:冯虎)

在这场重磅论坛上,一行两会齐发声

2020-10-21 22:4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