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湖北黄梅县大河镇:项目跟着能人走

2020年10月06日 06:45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柳 洁 通讯员 胡 融

  进入秋季,长江沿岸气候宜人。湖北黄梅县大河镇袁夫稻田、苦竹乡青山绿水采摘园、五祖镇火龙果园等乡村旅游地热闹非凡,来自武汉、江西、安徽等地的游客都来体验乡村生活。

  “这些都是产业扶贫结出的果实。依靠产业发展壮大,不仅能‘输血’,还能‘造血’。”黄梅县委书记马艳舟介绍,近年来,黄梅县将产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把政府、市场主体与贫困户捆绑在一起,实现“项目跟着能人走,能人带动众人富”。

  能人返乡唤醒沉睡乡村

  “在基地务工第二年,我家就脱了贫。”脱贫户程渡生在五祖火龙果园除草,一脸欢喜。“果园一建成,我就来务工了,一天能挣100元,还能照顾家人。”

  2016年,五祖火龙果园负责人魏宜华回到五祖镇流转土地260亩,投资2600多万元建起火龙果基地。他的基地优先录用残疾人,每年为附近村近百名村民创造工作机会。

  近年来,黄梅大打“乡情牌”引回800多名能人返乡发展产业。“随着越来越多能人返乡,我们着眼长远,加大能人创业服务力度,重点在水、电、路、土地、人员、资金等方面优化服务。”黄梅县县长刘欲晓说。

  县里出台政策,要求相关职能部门从用地、金融、用水、用电、基础设施配套、政策性资金安排等方面,对能人回乡创业项目给予优先安排,让项目跟着能人走;实行能人回乡签约项目跟踪服务制、全程代办制,在政务服务中心增设专门服务窗口,推行网上办理、全程帮办,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工商税务咨询、创业项目推介、创业贷款等“一条龙”和“一站式”服务;建立能人回乡项目联审联批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及时启动预审,从环评、土地、规划、水土保护等方面提出评审结论。2019年全县能人返乡实际投资额达到20亿元,让2.7万贫困人口就近就业。

  谦益农业创始人李明攀回到黄梅,探索推广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的“三不”有机稻生态种植模式,让大米有机化、高端化,利用电商平台联结农户与客户,产品价格增长近10倍。袁夫稻田创始人袁勇刚,从种植有机稻到建设火车餐厅、星空帐篷、田园咖啡厅、大米体验中心,将基地建成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能人返乡,带动产业。在北部山区,依托龙成油茶公司等建成5万亩油茶基地,依托万果食品公司建成2万亩加工型红薯基地,依托紫玉蓝莓加工项目建成2万亩蓝莓基地,依托黄梅禅茶项目建成2.2万亩茶叶基地;在中部湖区,依托康宏粮油公司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稻虾综合养殖、水产品养殖加工等扶贫产业,新增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5万亩,发展虾稻共作综合种养基地28万亩;在南部沿江地区,加大蔬菜产业的扶贫力度,发展设施蔬菜近5万亩。能人返乡兴业,唤醒了“沉睡”的乡村,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2009年,返乡能人王天寿回到童寨村流转6000亩林地,成立湖北紫玉蓝莓科技有限公司,种植蓝莓。经过10余年发展,童寨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蓝莓村”,每年带动村里百余人增收。

  近两年,紫玉蓝莓科技有限公司探索出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就业得薪金、委托经营得酬金、超产提成得奖金、订单生产得订金的“五金扶贫”模式,激发出贫困户的动力和乡村发展的活力。

  童寨村4组贫困户刘松青2015年开始在基地务工,由于技术熟练、工作负责,2018年,刘松青成了基地的管理人员,管理160多亩蓝莓。“家里4亩地都流转给了公司,一个月有2700元的固定工资,再加上委托经营、超产提成的奖金5000元,一年能挣3万多元。”说起眼下的日子,刘松青乐呵呵的。

  “通过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让贫困户主动脱贫增收,才能巩固脱贫成果。”黄梅县副县长费军广介绍,龙成、瑞坤、谦益等百余家市场主体,正在探索发展模式,通过打造观光农业综合体,逐步形成“三产融合+脱贫攻坚”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柳 洁 通讯员 胡 融)

(责任编辑:冯虎)

湖北黄梅县大河镇:项目跟着能人走

2020-10-06 06:45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