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拼搏在“空中生命线”上——记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中国民航人

2020年06月06日 08:3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月3日,湖北楚天通航公司飞行员陈登攀(右)执行将紧急医疗物资从南京运往武汉的任务。 (湖北楚天通航供图)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无论是承载医疗物资和人员的航空公司、重要交通枢纽的飞机场,还是保障航班安全准时起飞和降落的空管系统,活跃着一群尽锐出征、冲锋在前的人,他们安全运送抗疫医疗物资与医护人员,保障着复工复产“空中动脉”各环节的畅通。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民航人。

  驰援武汉,争分夺秒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大航空公司随时准备驰援武汉。中国东方航空上海飞行部六部一分部经理刘明甫,1月28日下午15:45,刚执行完任务回到家中,他的手机就响了。飞行部领导打来电话:“明甫,武汉疫情严重,需要运送医护人员和防疫物资去救人!临时调换飞机,时间紧急,你能不能顶上?此行有感染的风险,能去吗?” “可以,可以,可以。”刘明甫迅速穿好飞行制服,奔向虹桥机场。16:30,当他到达出发大厅时,11位机组人员已全部集结完毕。17:00,支援武汉疫情防控的148名医护人员开始登机。17:53,刘明甫率机组飞向武汉。19:15,飞机平稳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此时,距刘明甫接到任务仅过去3个半小时。 这就是争分夺秒、不浪费一秒的“中国飞行员速度”! 同事们说,多年来,在接受临时航班任务时,刘明甫总是那么“好说话”,从不推诿,舍小家为大家,做到航班任务、特殊情况随叫随到,今年除夕夜他还帮同事飞航班。“党员就是要时刻准备着执行任务,飞往人民需要的地方!”刘明甫坚定地说。 2月3日,湖北楚天通航公司飞行员陈登攀刚执行完紧急医疗物资从南京运往武汉的任务,2月6日,又挑起运送核酸检测试剂到安徽的重担。他说:“根本没时间担心会被感染!”当天16时,湖北荆州下起雨夹雪。气象预报显示,未来2天,湖北及安徽均处在降雪过程中,航路存在严重结冰风险。核酸检测试剂的包装时效性只有24小时,一旦离开实验室,必须立即转运至目的地实验室。 陈登攀没有犹豫,起航! 2月6日16:38,他驾驶B-10HF飞机从湖北荆州沙市机场起飞前往武汉;2月7日9:35,满载防疫物资的飞机从武汉起飞,10:50抵达合肥。 平时开展跨省作业,飞机调度和准备工作至少需要1天,这次陈登攀只用了不到5个小时。

  保障服务,认真细致

  今年48岁的胡振波老家在湖北荆州,是中国南方航空货运物流公司装卸部的一名员工。1月24日,南航接到运送广东省救援医务人员前往武汉的航班任务。除夕之夜,他放弃休假主动请战。 为保障包机运输安全顺畅,胡振波和同事提前2小时检查物资装机所需的车辆设备。装机中遇上大雨,他们只能暂停装机作业,守在机下;雨停间隙,他和作业班组快速装机,历时2小时,圆满完成保障任务。 “确保救援物资万无一失,这是作为身在异地的湖北人,为家乡所尽的绵薄之力,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胡振波的话掷地有声。如今,他又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发往国外的救援物资运输和国内复工复产运输保障工作中。 湖北机场集团航空物流有限公司,有一个“钉”在停机坪的“辎重官”——运行保障部货邮装卸室副主管魏崇久,他保障着一线医护人员的“粮草弹药”。 “赶紧叫后备拖车先过来等着!”“这个卡扣再归一下位!”“抓紧时间,抓紧时间,快点走!”“双手递!用双手!”晨昏交错时刻,停机坪上的灯光次第亮起,魏崇久快速穿行在几个相邻的飞机停机位间,不停地向同事叮嘱注意事项。 随着各类生活和医疗物资陆续抵达武汉,航班密集到港时期,一天中至少有3个保障高峰时刻。除此之外,还有数以万件的医护人员随机物资和行李需要保障。 2月13日是魏崇久和同事保障进港航班最多的一天:62架次航班,货邮416.2吨,其中医疗物资330.6吨,随机物资行李11281件。为了让舟车劳顿的医护人员尽快住进酒店,物流公司修改了保障流程,行李卸机后直接转运到停车场按路向装车。当天,魏崇久和同事们顾不上吃饭休息,已记不清弯腰递接多少次了,搬、推、拉、扛,让每一件物资和行李以最快的速度出港。 两个多月来,一次次高强度保障作业,让魏崇久经常累得直不起腰,眼睛发红。“最累的是航班间歇,能睡却又睡不着的时候,感觉整个人处于高度亢奋状态,好不容易打个盹,但心里一直惦记着前方站有没有发计划、设备会不会出故障,经常是一个激灵就醒了,然后再也无法入睡。”魏崇久说。

  协调管控,确保畅通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保卫首都的一道重要屏障。为了研究出科学防控疫情的方案,首都机场运行控制中心应急业务经理车彦东真是“拼了”。 “请各单位做好准备,严格按照昨天群里发的《首都机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方案》落实……”2月4日零时,车彦东在工作群里发出信息,提示各单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深夜依然在工作,这是车彦东的常态。在首都机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他负责防控方案的制定和对外组织协调管控。“关于这次疫情,我们都是初学者,可以借鉴2003年首都机场SARS防控的相关经验,而不是照搬。”车彦东花了几个通宵,认真研究17年前首都机场乃至全国各地抗击SARS的优秀经验,梳理出方案并优化完善了十几次。 从疫情防控工作伊始,首都机场几乎每天都会收到3到4份文件,需要解读、部署、落实、反馈。经常是正在十指飞速敲击键盘修改完善方案的同时,又来了应对疫情变化的新要求,车彦东往往白天看现场定措施,晚上开会研讨完善方案,通常到家已是深夜。 为了让方案更贴合一线实际情况,车彦东和同事在楼内勘测计算监测点位以求设备设施发挥最大效用;他用脚步丈量首都机场面积17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走遍了航站楼每个角落。 他们,就是中国民航人。有共同的心愿:保障“空中动脉”通畅,医疗物资及时送达,战胜疫情;有共同的姿态:在民航系统不同岗位上忘我奉献、努力战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崔国强)

(责任编辑:孙丹)

拼搏在“空中生命线”上——记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中国民航人

2020-06-06 08:3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