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宁夏首次!用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救治2名危重型患者!

2020年02月25日 16:40   来源:人民日报   

  2月23日凌晨,宁夏首次应用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对我区2名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实施了救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截至2月24日,宁夏共报告71名确诊病例,在自治区新冠肺炎诊疗专家组及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目前已有58名患者治愈了,解除隔离出院。尚在治疗中的患者还有13名,其中2名患者属于危重型。

  2月20日,其中一名危重型患者的病情突然加重,呼吸频率非常快,每分钟达到了50次,而正常成人平静时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12-20次。

  与此同时,患者的氧饱和度也急剧下降,在给与100%纯氧支持的情况下依然只有70%多(正常人呼吸空气为98%~100%)。这是一位69岁的老奶奶,除了新冠肺炎,她还患有糖尿病。

  自治区新冠肺炎诊疗专家组组长周玮告诉记者,按照新冠肺炎的发病规律和特点,10天左右确实有个坎儿,一些患者会突然病情加重,老奶奶也没有逃过这一劫,生命垂危。另一位男性危重型患者的肺部病灶也非常严重。专家组全力救治。

  此时,国家刚好发布了《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宁夏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立即着手部署,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统一协调,联合宁夏血液中心和自治区新冠肺炎诊疗专家组、自治区血液中心、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紧急成立攻关组,加快推进新冠肺炎康复期血浆治疗的工作。

  当天晚上,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连夜致电已经解除隔离出院的40余名新冠肺炎康复者,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捐献血浆。

  让人感动的是,康复者们几乎都是一口答应。根据2名危重型患者的血型,此次需要召集B型血和AB型血的康复者,当晚就敲定了5名符合条件的人选。

  经过严格格筛查体检后,2月22日下午,宁夏首批3名新冠肺炎康复者成功捐献了血浆,每人400毫升。其中一名康复者特意从中宁赶到银川捐献血浆,另一名康复者家在固原市,在当地完成了血浆采集。

  这些饱含爱心的血浆立即被运至宁夏血液中心,该中心立刻对血浆进行实验室检测、血浆病毒灭活和分装制备,当晚于23时50分发往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

  接到珍贵的康复者血浆,周玮和重症医学科的专家一分钟也没有耽搁,立即穿上隔离服,于2月23日凌晨1点进入病房。经过周密的准备,凌晨3点,血浆治疗正式开始了,他们为69岁合并有糖尿病的危重症患者输入了400毫升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另一名危重型患者输入了200毫升。所有的专家都没有离开,寸步不离地守在病房里,小心翼翼地监测着两位患者的生命体征。清晨5点多,两位患者安全的完成了首次康复期血浆治疗。

  周玮说,根据经验,康复者血浆治疗完成后的24小时内就会看到效果。

  2月23日上午10点多,病轻相对轻一点的男性危重型患者明显感觉身体轻松了,原本一直卧床不起的他甚至下地走了走,信心提升了不少。69岁老奶奶的病情也有所缓解,呼吸频率下降到每分钟30次左右,氧饱和度最好时能达到96%。

  全体医护人员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了一点,周玮说,“两位危重型患者经过血浆治疗,我们感觉都有一定的疗效,一个回头了,一个刹车了。”两位危重型患者都完成了第二次康复期血浆治疗。

  23日上午,记者获悉,宁夏又有1位康复患者献血浆,传递爱心,帮助医生更好的救治危重患者。

  【记者:沈亚婷】

(责任编辑:符仲明)

鍒嗕韩鍒帮細
延伸阅读
  • ·宁夏首批援鄂人员28日奔赴武汉    2020年01月2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