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四个结合”筑牢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根基

2019年11月18日 14:3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8日讯(记者温济聪)重磅!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正式“施工”!

  为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经济日报》记者日前获悉,证监会制定的《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已在系统内下发,行动计划力争通过3年至5年的时间使存量上市公司质量有较大提升,上市公司整体面貌有较大改观。《行动计划》的出台,标志着上市公司监管领域专项改革从蓝图规划走向施工建设。

  《行动计划》遵循市场规律和监管规律,围绕信息披露有效性、公司治理规范化、市场基础制度改革、退市常态化、化解风险隐患、提升监管有效性、优化生态等七个方面,部署了46项具体任务,明确了证监会系统各单位、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和完成时限,力争实现“上市公司群体更加优质,市场结构更加优化,系统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更加健全,监管有效性进一步增强,投资者回报机制持续改善,全社会形成良好发展生态”的目标。

  记者了解到,一共有7大内容:

  一是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进一步夯实上市公司会计基础,发挥相关部门合力,探索建立财务信息综合监管格局,防范虚假披露。简化披露规则,开展分行业、差异化披露,确保信息披露真实性,强调通俗易懂。

  二是督促“关键少数”勤勉尽责,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推动完善股权激励税收制度及配套安排,提升激励实效;开展上市公司公司治理自查专项行动,强化资金、印章、财务等方面的管控,加大个人责任追究,强化民事赔偿,以激励和约束督促“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

  三是推广科创板经验,统筹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充分发挥科创板的试验田作用,推动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增强IPO、重组上市标准的包容性,放宽非公开发行锁定期等限制,优化并购支付及配套融资工具,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

  四是坚持退市常态化,坚决出清劣质资源。优化退市指标,简化退市流程,畅通退市渠道,创新退市方式,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资本市场多元化退出渠道和出清方式。对于触及强制退市标准的公司坚决退市,对于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依法支持司法重整,实现优胜劣汰。

  五是解决突出问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引导上市公司股东主动控制质押比例,化解质押风险。通过推进“督促归还、民事诉讼、刑事移送”,解决违规占用担保问题。实行并购重组全链条监管,遏制“三高”并购重组。

  六是强化精准监管,提升监管有效性。坚持管少管精才能管好的原则,做到“抓两头、带中间”。对持续规范经营的优质上市公司在融资、并购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对乱象频出的问题公司和风险公司重点聚焦、严格监管。

  七是优化发展、中介、舆论、文化四个生态,形成全社会合力。推动相关部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中介机构提高执业质量等。

  此外,记者获悉,行动计划遵循市场规律和监管规律,重点强调“四个结合”:一是企业内生发展与外部促进保障相结合;二是优化增量与调整存量相结合,把好入口与出口关;三是解决突出问题与构建长效机制相结合,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四是监管本位与协调推进相结合,抓好精准监管,强化政策协同,推动形成强大合力。

  具体来看,一是企业内生发展与外部促进保障相结合。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关键少数担负着自我规范、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直接责任、第一责任,要把发行上市作为起点,聚焦主业,完善公司治理,增强核心竞争力争做头部企业。证监会将进一步丰富外部制度供给,解决资本市场体制机制性问题,优化资本形成机制,提高资本运行效率,积极引导企业提高发展质量。

  二是优化增量与调整存量相结合,把好入口与出口关。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突破口,完善资本市场入口出口相关基础制度,吸引境内外更多优质资源向资本市场集中,为资本市场引入源头活水。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通过吸收合并、大股东注资、司法重整等方式转型升级,坚决出清劣质资源,推动存量公司优胜劣汏。

  三是解决突出问题与构建长效机制相结合,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以风险和问题为导向,提升监管实效,聚焦重点领域,以规范化、市场化解决现阶段突出问题。同时,坚持在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的思路,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切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四是监管本位与协调推进相结合,抓好精准监管,强化政策协同,推动形成强大合力。监管是主责主业,证监会将立足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持续提升监管实效,完善市场机制,优化市场环境,稳定市场预期。同时,将进一步推动强化“共建、共治、共享”的联动协同,争取各部委、各级政府出台针对性支持政策,助力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并推动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形成上下游企业再上市的良性循环。

  点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着力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当前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日益凸显。3700多家上市公司涵盖了国民经济全部90个行业大类,占国内500强企业的七成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实体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9.45 万亿元,净利润 1.52 万亿元,利润总额相当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一半,资本市场的“晴雨表”功能通过上市公司逐渐得到体现。但一些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频发,风险不断暴露,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各方面对上市公司质量还不大满意。

  由此来看,应多措并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应加强制度建设,敦促上市公司完善分红机制,不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沪深交易所应继续严格履行一线监管职责,不断推动和规范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对具备分红条件却因各种原因未分红公司,严格督促其充分披露不分红具体原因,情形严重的要求其应召开投资者说明会,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促使“铁公鸡”拔毛。

  对盈利能力确实较差、所产生利润主要来源于非经常性损益等的公司,督促其严格做好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要求其在条件改善时应立即实施分红;对其中盈利能力和资金状况相对较好的,要求其应履行上市公司义务,积极实施现金分红。

  股权激励属于期权激励范畴,是上市公司对员工进行长期激励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手段之一。通过有条件地给予被激励对象部分股份、期权等,使其与公司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对上市公司实现长期目标、保持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推动作用。

  股权激励系列规定的发布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完善,但依旧有不小的提升空间亟待挖掘。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相关计划方案不应只由董事会中的大部分决策者、经营者决定,应听取更具广泛性的股东大会的意见建议,以防止个别高管以股权激励为由给自己或关联方“发福利”。

(责任编辑:张雪)

“四个结合”筑牢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根基

2019-11-18 14:3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