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同台比“武艺” 方寸见匠心 全国工业机器人技能高手汇聚一堂

2019年10月22日 10:18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 黄鑫

  全国工业机器人技能高手汇聚一堂

  同台比“武艺” 方寸见匠心 

  第三届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决赛现场。经济日报 记者 黄鑫 摄

  在第三届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决赛现场,一位女选手正在紧张有序地操作。经济日报 记者 黄鑫 摄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从2013年起,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随着智能制造加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快速普及,工匠除了掌握传统技能外,也要适应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为此,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通过多种方式遴选人才,着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推动机器人产业不断创新发展。

  10月20日,“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三届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圆满落幕。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16家央企的240名选手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分别决出了职工组、教师组和学生组的一二三等奖。

  这些获奖选手正是我国“缺而又缺”的既懂制造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工业机器人高技能人才,这次大赛就像“指挥棒”,打开了一条新的发展通道,让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精心组织和举办此次大赛的初衷,就是要为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树立鲜明导向,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说。

  高技能人才紧缺

  10月19日下午,240名选手带着红色安全帽,娴熟地安装、操作机器人,在经过了长达6个多小时的实操比赛后,选手们陆陆续续走了出来。一些选手大呼“太紧张,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结果还没做完”。也有的选手如释重负,来自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邢大伟表示:“题目很难,尤其是离线编程那部分,但是做完了就感觉轻松了。这次比赛让我更加爱学习了,如果英语不好,编程都编不下去。”

  选手们一致反映此次工业机器人大赛的题目很难。第三届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李瑞峰介绍说,本次大赛为了更加贴合企业生产实际,新增了自动导航机器人应用,提高了装配任务难度,新增了生产线设计、布局及仿真功能的考核等内容。也就是说,参赛选手们既要能设计系统并进行安装,还得会操作并排除故障。

  作为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集成创新的重大成果,业界认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而工业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意义。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14.8万台(套),占全球产量的比重超过38%。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增长,急需培养造就一支熟悉和精通设计、安装、调试和操控工业机器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是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级一类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共青团中央5部门共同主办。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长傅建奇所言,办好这个大赛,就是期望能在全社会形成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的气氛,达到“一花引来百花开,万紫千红春满园”的效果。

  产业迎来规模扩张

  值得注意的是,大赛决赛考核中所用机器人装备均为中国品牌,且大赛所用设备零部件95%以上都是国产。显然,大市场带来大产业,国产工业机器人正快速发展,前景广阔。

  “机器人产业正在迎来规模扩张。”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副司长罗俊杰介绍,从2016年到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从7万多台(套)增长到14.8万台(套),年均增速超过40%,中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稳步发展的力量。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要走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好关键零部件问题,力争到2020年基本突破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的瓶颈。”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表示。

  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主要有机器人用高精密摆线针轮减速器、高精密谐波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机器人伺服控制器和伺服驱动器等。屈贤明认为,发展关键零部件要依靠众多的专注于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特别是已经解决了资本积累和技术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这样的民营企业,在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随着机器人与5G、工业互联网不断融合发展,机器人智能速度明显加快。同时,机器人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新兴应用从工业向社会服务等更多领域更宽、更广、更深渗透,目前已经从工业领域走到了救援、医疗康复、社会服务、教育培训等诸多领域,有力支撑了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的环境和生态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机器人放在经济发展战略的优先位置考虑,以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为基础的产业生态将更加成熟。”罗俊杰说。

  加强产业顶层设计

  屈贤明指出,目前我国机器人发展还有两大短板,一是视觉、力觉、声呐等传感器,二是动力学仿真、虚拟仿真等工业软件。

  傅建奇介绍,为了推动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建设,工信部于2017年批复成立了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加快推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发展。

  此外,工信部还会同原国标委、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关于推进机器人检测认证体系建设的意见》,建立了6家检测中心和服务平台,开展机器人CR认证。

  罗俊杰透露说:“工信部正加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目前正在组织机器人产业2021—2035年的工作规划,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大的政策方向、路径和主要任务。”

  罗俊杰表示,将更好统筹各方面创新资源,加快推广高端机器人的产业应用,着力夯实机器人产业基础,强化政策支持,瞄准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等短板弱项。引导机器人产业上下游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水平,进一步完善标准以及检测认证体系,打造更完整、更高附加值的机器人产业。

  “我们将强化高素质人才建设,在重点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国际领军人才和管理团队,共同建设开发共享的培训基地,联合推广机器人领域高层次人才。”罗俊杰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马蔷介绍,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企业参与到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通过建立培训基地,与政府、学校加大合作力度,优化技能人才培养环境。

  “此次大赛是历届大赛中参赛人数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一次比赛。随着参赛规模的逐年扩大、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精准选拔技能人才、弘扬大国工匠精神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激励广大劳动者不断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提供坚强人才保障。”李瑞峰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 黄鑫)

(责任编辑:单晓冰)

同台比“武艺” 方寸见匠心 全国工业机器人技能高手汇聚一堂

2019-10-22 10:18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