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为军运赛事创造“好天时”

2019年10月22日 06:43   来源: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天骄

  10月21日,中国选手张政在比赛后庆祝。当日,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军事五项男子个人全能障碍游泳比赛中,他以23秒8的成绩夺得第一名,并追平世界纪录。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高兴贵摄

  在军运项目中,跳伞、低空飞行等户外项目受风力等气象条件影响较大。比赛时间长、项目多、赛场分布广……气象保障服务面临诸多挑战。气象部门依托先进的气象技术,不断提高预测和应急服务能力,力争为军运会赛事创造“好天时”。

  气象卫星对武汉地区进行3分钟至6分钟的高频次加密扫描;19部新一代天气雷达每天24小时连续开机,实现雷达体扫和径向流数据实时传输;10个国家高空气象站启动高空气象加密观测;地面气象观测站启动分钟级加密观测;35个场馆新型观测装备全部到位运行……为做好武汉军运会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我国首次开展跨地域、跨空域、高标准、高要求的气象协同观测。

  为满足军运会期间场馆(场地)气象观测和赛事专项气象观测需要,气象部门利用气象观测新装备、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天气背景和重要场所的协同观测保障。沙滩排球比赛前要测沙温,东湖公开水域游泳比赛前要测水温,帆船比赛前要测湖面的风向风速,射击比赛前要测能见度……不同比赛所需的气象条件不同,只有沙温、水温、风速等因素过关了,赛事才能顺利进行。自军运会气象保障服务筹备工作开展以来,湖北气象部门新建30个场馆(场地)地面自动气象站和11个特殊赛事专项观测站,实现了地面观测场馆全覆盖、要素协同观测比赛项目全覆盖。

  针对跳伞、低空飞行等比赛,气象部门还在赛场及赛事区域布设X波段天气雷达、激光测风雷达、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全天空仪、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能见度仪等协同观测设备。如何利用这些观测数据?气象部门特别开发了高分辨快速更新循环预报系统,每小时提供未来预报时效12小时、15分钟间隔的预报产品,为35个场馆的逐小时天气预报、场馆竞赛委员会临时提出的分钟级气象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满足军运会气象保障服务大数据、广交换、强运算、高稳定的技术要求,气象部门还启用了10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和300TB存储系统,为数值预报模式的运算处理和大数据存储交换提供强大支撑,同时,对现有网络系统进行扩容、提速,建设武汉市气象局—武汉军运会信息发布中心网络专线,为军运会气象信息传输提供保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天骄)

(责任编辑:冯虎)

为军运赛事创造“好天时”

2019-10-22 06:43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