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教育扶贫的中国方案值得点赞

2019年10月15日 21:5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2019年,贫困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10月14日,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正式揭晓,三位获奖者的研究全都聚焦于减轻全球贫困。他们的研究运用在贫穷地区的教育实践中,通过实地研究来测试一系列可以改善肯尼亚西部学校成绩的干预措施,还有超过500万印度孩子从改善后的学校教育中受益。

  在中国,扶贫先扶智早已成为共识,教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上发挥重大作用。

  如果还有人记得,70年前的中国,5.4亿人口,文盲率高达80%,农村的文盲率更是高达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都找不出几个识字的人……

  然而,今天的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支撑起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崛起奇迹……教育能为贫困家庭做什么,中国拿出了自己的“中国方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教育公平,鼓励高校积极参与,用知识打赢脱贫攻坚战。

  教育公平,改变人生

  再穷不能穷教育。2018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已经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瞄准教育发展短板,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两免一补”,大力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全面改薄、教育脱贫攻坚等重大工程项目,截至2019年3月,全国2717个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占全国总县数的92.7%;学生资助实现了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2018年全国资助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1亿人次。

  2013年以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先后启动实施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和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持续改善学校教书育人环境,助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5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补助资金1699亿元,带动地方投入3700多亿元,全国新建改扩建校舍2.21亿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2.1亿平方米,购置各类教学仪器3.01亿台件套、生活设施1824万台件套,全国99.8%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20条底线”要求。从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到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再到“全面改薄”工程,成效已经显现,学校成为最安全、最美丽的地方。农村地区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他们和后代的人生也随之改变。

  高校参与,知识扶贫

  高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主体,也是创新的汇聚地。近年来,我国各高校积极参与到扶贫行动中,知识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

  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晁桂明介绍,2018年各高校通过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帮助定点扶贫县改善教学设施设备,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建立助教支教团队和实践基地,助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比如清华大学建立教育扶贫远程教学平台,开展远程和面授相结合的教育培训,先后建立了1100多个县级远程教学站,其中包括550余个国家级贫困县,累计培训学员240余万人。南开大学帮扶甘肃省庄浪县建设了29个“公能”素质教育发展教室,升级配置创客教育设施,已实现乡镇小学基本全覆盖,后期将陆续实现乡镇中学全覆盖,让更多贫困学生接受到了最先进的教育和技术。

  高校不仅为贫困地区送去了知识,还通过调研、科研、产业结合,开出了脱贫攻坚的药方子。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与陕西省合阳县联手,派出专家、教授,实施项目帮扶52个,投入帮扶资金600余万元,培训贫困和专业技术人员10000余人次,引进动、植物新品种90余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688户,带动贫困人口8000余人。华南理工大学为云南省云县打造 “云游云县 康养一生”的总体形象,制定全域旅游规划项目包,预计2025年云县旅游人次将突破1000万人次。

  更多的高校通过发挥学科优势,将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助推贫困地区的种养业、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传统产业发展升级,形成经济发展新业态,助推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华中农业大学组建29支教授团队,设立产业攻关项目39个,投入项目资金888万元,为湖北省建始县培育景阳鸡、魔芋、猕猴桃、茶叶、玉米、高山蔬菜、果酒、甜柿、枸杞、冷水鱼等10个优质特色产业,2018年产业总产值达15.62亿元,其中规模过亿元产业5个。

  每年一届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也成为学生了解国情、参与脱贫攻坚的舞台。大赛设置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板块,三年来,累计有170万大学生参与。

  云南“彩云本草”团队的创始人赵庆早,老家地处乌蒙贫困山区,村民们只能种植农作物养家糊口。赵庆早与一帮有着创业梦想的大学生们一道,注册成立了昆明痴香土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了具有节水、保水、保肥作用的“保水剂”专利使用权,返乡与农户建立合作社,带领当地农民走发展中药材种植的现代农业项目,让原先只能长出几角钱“土豆与玉米”的贫瘠土地,长出珍贵的中草药材,帮助当地村民增收。

  2019年,全国又有122万名大学师生、23.8万个创新创业项目深入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城乡社区,对接农户74.8万户、企业2.42万家,签订合作协议1.68万余项,产生经济效益约64亿元。青年们踏上红色筑梦之旅,贫困地区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颖)

(责任编辑:冯虎)

教育扶贫的中国方案值得点赞

2019-10-15 21:5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