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中国进出口银行:政策性金融“领头雁”赋能企业“走出去”

2019年09月05日 08:54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 周琳 实习生 卫酉祎

  图为中国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营业部办事大厅内,工作人员正在办理小微企业服务业务。经济日报 记者 周琳 摄

  图为中国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客户经理正在做项目调研。经济日报 记者 周琳 摄

  图为中国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正在开展内务工作交流。经济日报 记者 周琳 摄

  政策性金融是指在一国政府支持下,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运用各种特殊融资手段,严格按照国家法规限定的业务范围、经营对象,以优惠性存贷利率,直接或间接为贯彻、配合国家特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的一种特殊性资金融通行为

  见到贷后回访的中国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业务处项目经理刘敏杰,在广州创业10多年的西北汉子马韬有些激动。

  今年3月份,马韬创立的广州伊丝卡鞋业有限公司获得了该行小微直贷业务“贸赢贷”(保单贷)支持。“我们是一家年营收只有数千万元的民营出口型鞋企。今年正是我们开拓出口体验店和无库存柔性制造市场的关键时期,这笔钱真是‘及时雨’。”马韬说。

  “一些企业可能有这样的偏见,像进出口银行这样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只看得上‘高大上’的国有大型企业,其实不然。”中国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行长王须国表示,分行今年加速扩大对出口型小微企业覆盖面,以“贸赢贷”系列产品对有订单、有出口的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政策性资金。

  统计显示,今年1月份至7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7.41万亿元,增长4.2%。尽管外贸发展呈稳中提质态势,但在贸易摩擦持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企业要面临各类风险与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肩负着“支持国家进出口贸易发展,服务新时代对外开放”使命的中国进出口银行将怎样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发挥优势稳外贸

  在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广东省纺集团大楼服装展示厅内,一条款式略显老旧的深蓝色直筒牛仔裤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这条牛仔裤是我国首批进口的牛仔裤之一,距今已有几十年了。目前,我们公司出口海外的牛仔服饰多达数十种,仅牛仔布料就有10多种,这些都离不开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一条牛仔裤‘引进来,走出去’,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历史。”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广东省纺总经理杨全兴说。

  事实上,如何用好汇率信息、金融工具,既考验着每家企业的智慧,也考验着每家金融机构的能力。

  “大型外贸企业一般都要给汇率波动买个‘保险’,即海外订单基本都要求锁定1年期的远期外汇,不去赌人民币贬值或升值。”杨全兴说。

  远期外汇工具相当于为企业提前“锁定”未来的外汇交易价格,规避汇率波动风险。中国进出口银行广东分行贸易金融处二级经理周凡慧表示,进口型客户多有购汇需求,出口型企业多有结汇需求。在多数情况下,企业对未来的价格锁定会选择远期结售汇交易。例如,某进出口企业做了1年期的购汇方向风险逆转期权,将汇率波动区间锁定在某一区间,从今年7月末至8月末陆续交割4笔外汇,若以近期人民币购汇价格计算,可为客户节约至少数千个基点的成本。

  据中国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杨振涛介绍,进出口银行提供出口卖方信贷支持。近年来,纺织行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不断增加,在稳就业、稳外贸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时,我们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的力度与范围,支持传统行业企业发展,正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2018年以来,《中国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贯彻落实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相关措施工作方案》发布实施,围绕福州、泉州等重点区域,百强外贸企业等重点企业和纺织化纤等重点行业,提出加大融资力度、加强银政合作等13条具体措施。

  王须国表示,2018年以来,分行与福建省商务厅建立稳外贸稳外资工作联系机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从支持外贸高质量发展、鼓励对外投资等方面推进合作。同时,分行还与福建省商务厅等签订《支持福建中小微企业发展合作协议》,推动解决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赋能“一带一路”建设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热情明显提升。

  海外电力项目属于微利的传统行业,由于贷款周期长、回款慢,多数国内商业银行均“不敢贷”。在不久前某“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电力类项目竞标中,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国际公司副总经理林幼晖犯了难:“公司主营业务是海外电力行业,前期占用资金量较大,除去客户提供部分资本金外,外部融资缺口很大。这次竞标需要数亿欧元资金,客户不仅对贷款利率提出了要求,还对贷款时间要求苛刻。怎么办?”

  最常见的融资机构有保险机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基金公司、多边金融机构5类机构,国内保险机构、基金公司大多只是财务投资者,受限于对海外电力产业了解不多,多数只敢“跟投”,不敢“领投”。关键时刻,中国进出口银行向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伸出援手,解决了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

  “目前,国内企业‘走出去’最可靠的融资手段之一仍是进出口银行这样的金融支持,金融‘国家队’的支持成为企业竞标成功的关键。”林幼晖说。

  中国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陈斌表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分行“一带一路”贷款余额489亿元,较2018年初增加203亿元;“一带一路”贷款占全部贷款比例为47.8%。

  在实践中,不少想“走出去”的企业都有一个疑问,什么企业和行业能获得进出口银行重点支持?陈斌表示,根据国家相关规划,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支持的重点领域包括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产业投资、能源资源合作、海上合作、跨境人民币业务、企业“走出去”领域等。

  航运业是资本密集型的重资产行业,尤其是船舶更新换代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大部分换船资金都得靠贷款。中远海运特运公司财务总监郑斌表示,进出口银行与中远海特于2006年开始合作,支持企业建造船舶超过10艘,多数船只都投入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运输业务中。其中,2018年双方合作的“天佑”“天恩”“天惠”号冰极多用途船航行于亚欧大陆“黄金水道”北极东北航线,助力开拓“冰上丝绸之路”。

  “作为国际性航运公司,中远海运特运公司绝大部分营业收入都是外汇,与公司船舶所到之处的国家港口有大量外汇支付结算业务。进出口银行等合作银行在外汇收付款结算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公司航线开到哪里,银行的金融服务就跟到哪里’。”郑斌说。

  谈到今后赋能企业的思路,中国进出口银行总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支持对外经贸投资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金融机构,进出口银行服务好全面开放新格局责无旁贷。“未来,我们将继续为企业、产品、服务‘引进来’‘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增添动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 周琳 实习生 卫酉祎)

  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要避免三个误区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宗旨与天职,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与一般性生产企业类似,多数金融机构也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经营行为也可能带有盲目性、自发性、逐利性。因此,受利益驱使,金融企业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追逐投资热点有余,对扶贫、“三农”、长周期项目或领域支持不足的情况。同时,过度逐利还可能引发部分金融企业忽视中长期稳健收益,转而追逐短期风险收益比更高的项目。

  每当这些痛点、风险出现之时,也正是政策性金融大显身手的时候。

  政策性金融是指在一国政府支持下,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运用各种特殊融资手段,严格按照国家法规限定的业务范围、经营对象,以优惠性存贷利率,直接或间接为贯彻、配合国家特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的一种特殊性资金融通行为。

  政策性金融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在实践中,一些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因为对其缺乏了解,存在认知上的误区,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误区一,认为“政策性金融完全不以营利为目的,基本相当于准公益性金融部门”。事实上,政策性金融机构一般是带有很强社会责任属性的金融企业,但总体上仍以保持微利为目的,不可能也不应该不盈利。在遇到重大项目和大额贷款审批时,政策性金融机构同样要开展充分的前期调研,最大程度规避风险,处理好服务实体经济与防风险的关系,发挥好政策性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

  误区二,认为“解决服务实体经济‘痛点’及风险,仅靠政策性金融一己之力足矣”。这一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过分夸大了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忽视了商业机构的“跟投”作用。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政策性金融机构要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需要通过政策性融资引导商业资金等共同支持实体经济。

  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依托国家信用支持,运用政策性信贷品种以及管控国际项目风险经验,为部分项目融资摊低成本,降低风险,并通过联合融资及组建银团等方式吸引商业资金参与。一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拥有海外机构、专业人才,掌握大量信息,能够帮助“走出去”的企业更好适应当地环境,融入当地社会;另一方面,能够带动中国产品、劳务、技术、标准等“走出去”。“一带一路”项目特别是海外投资与承包工程项目,大部分使用国内的设备、技术和标准,由国内企业派人实施和管理。

  误区三,认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只针对大中型国有企业,极少做普惠金融,忽视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需求”。根据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应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端正发展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基于此,政策性金融自然不可能仅仅按照“以大为美”的逻辑发展。

  在近年来的实践中,像中国进出口银行这样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大多能够不断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帮助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项目落实融资及规避风险。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过政策性业务品种与自营业务品种相结合,帮助小微企业“走出去”;还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过融智服务,帮助小微企业落实项目,管控风险。这些经验都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良好实践。

  需要指出的是,要解决民企融资难题,仅仅依靠政策性金融机构长期“输血”是不够的。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除了要厘清概念、走出误区,更需要企业苦练内功,加大科技投入,向创新要效益,提升“造血”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周琳)

(责任编辑:单晓冰)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中国进出口银行:政策性金融“领头雁”赋能企业“走出去”

2019-09-05 08:54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