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临贺兰山……千百年来,河西走廊的各族人民既感怀母亲河——黄河,更感恩父亲山——贺兰山。

昔日乱石滩今日休闲公园
巍巍屹立于宁夏与内蒙交界的贺兰山,因挡御了来自毛乌素沙漠的风沙和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成为宁夏乃至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然而贺兰山不是坚不可摧的,每到季风来临狂风呼啸之时,漫过高山风沙碎石便直接威胁广袤的银川西部平原。
“银川西部平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如何守住贺兰山下那一片翠绿?三年时间建设30万亩高标准人工防护林刻不容缓!”2017年11月银川市委书记姜志刚到西夏区调研时庄重指出。
打造30万亩绿色屏障,西夏区自然需要挺立潮头。何为载体?建设6000亩贺兰山东麓生态长廊。
绿草如毡,树影婆娑,一汪湖水边青石小路弯弯曲曲……
记者驱车来到贺兰山东麓的山脚下,穿过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被贺兰山脚下一处运动休闲公园的美景吸引住了。“你们估计想不到,这里曾是乱沙石岗?”西夏区自然资源局局长蒋新泽一脸得意。“现在看到的树木都是后期人工栽植的,这个小湖也是在砂石采空区遗留沙坑的基础上做了防渗水之后修建而成。之前这里就是一片戈壁,现在您看到这个的公园是我们花了三年的时间设计建造,目前已经基本完工。”蒋局长说。

当年的采石场
未来三年要在银川打造30万亩高标准生态林,西夏区处于“沿阵地”,在西干渠以西将现有各功能区总面积共计33.52万亩土地自东向西规划为三个主要生态功能区,分别是:浅山区湿地生态区、绿色葡萄产业生态区和浅山区森林生态区。“贺兰山东麓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区位于银川市贺兰山东麓浅山区,旅游大道以东,振兴路以西,镇苏路以南,赤霞珠路以北,建设总面积6000亩。”西夏区自然资源局林草站站长慈剑松介绍说。
自治区层面没有具体规划,银川市不出实施方案,怎么干如何搞全凭西夏区自己“摸石头过河”。
突破属地分割瓶颈。首先就要解决好之前遗留的多头管理、森林资源碎片化问题。西干渠以西的33万亩土地中,森林资源有9万亩,土地所有权分别掌握在9个权属单位,各单位管理力度不同,导致森林质量参差不齐,树木生长缓慢,林向质量差等诸多问题。为了强化管理,推行不论土地所属权在那个单位,地上生态规划建设都交由西夏区自然资源局统一管理。2018年以后,开始统一规划、统一抚育、统一管理,将之前的退化林逐步替换成高标准的新型林种。
解决水源供给问题。由于贺兰山属于一级水源涵养地,不允许开采地下水。为确保水源供给,生态廊道全部采用黄河水灌溉,采用五级扬水供给,其中2000亩生态林已经配备高效节水滴灌设备,共投资240万元。西夏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的党组成员伏志军告诉记者:“贺兰山生态廊道可有效减缓洪水的冲击力,一部分洪水会快速渗进林地减小流速,从而很大程度的减少洪水的危害性。”
转换管理机制。为了更加有效的管理生态廊道,根据西夏区自然资源分布,实施“双重网格化管理”。西夏区自然资源局绿化养护中心主任马军告诉记者:“一级网格实在自然资源分布密集区域,实行24小时监管。配备了网格管理员、监控探头,设置了检查站,实现了人防、技防、物防。二级网格是在林地建成区周边,对现有资源进行日常巡护管理。”

“我们花这么大的气力打造贺兰山生态廊道,不仅是为了增添靓丽风景线,其经济战略意义非同一般”,西夏区委书记刘虹声音洪亮:首当其冲它能为周边环境带来极大的改善,对现有资源也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廊道东侧有6万亩葡萄酒产业核心区,共有23座酒庄,还有5A级景区镇北堡西部影视城;道西侧有苏峪口、贺兰山岩画、滚钟口、拜寺口四个3A级以上景区;葡萄酒产业核心区的东边有6万多亩湿地,是世界六大鸟类迁徙毕竟通道之一。廊道建成后,降雨量明显增多,起到防风固沙作用,为未来的一二三产融合打下基础。
一年半时间过去了,盘点片片“绿色收成”可谓丰收在望:
截止目前贺兰山东麓浅山区生态廊道造林绿化项目,完成造林任务2670.9亩,财政拨款1.2亿元。2019年实施贺兰山东麓浅山区生态廊道续建造林绿化项目,完成新造林3300亩。通过项目的稳步实施,将不断扩大森林覆盖面积,达到厚绿量、高品质、森林连片、节点突出的优质森林版块,筑牢银川都市圈西部生态屏障。

(经济日报 记者:许凌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吴舒睿)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