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海外藏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集在兰州大学首发

2019年07月17日 11:3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海外藏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集”在兰州首发 李琛奇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7日讯(记者李琛奇)7月16日,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新疆龟兹研究院、兰州大学艺术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海外藏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集”首发式暨“龟兹学高峰论坛”在兰州大学本部逸夫科学馆举行。

  首发式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郑炳林先生主持,主编朱建军先生介绍了图书编纂缘起及主要内容,兰州大学社科处处长杨林坤、龟兹研究院院长徐永明、读者出版集团副总经理王光辉分别致辞。“龟兹学高峰论坛”第一阶段由兰州大学艺术学院李金娟教授主持,陕西师范大学沙武田、首都师范大学宁强、龟兹研究院苗利辉、全国青联委员王江江(民族音乐挖掘与传承人)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分别作了发言。

  ↑论坛现场 李琛奇摄

  “龟兹学高峰论坛”第二阶段在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Me-box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举办,由龟兹研究院苗利辉研究员主持,西南民族大学雷玉华、西北大学李瑞哲、四川大学董华锋、兰州大学张景峰、龟兹研究院杨波分别作了专题发言。

  ↑观众参观克孜尔石窟壁画 李琛奇摄

  克孜尔石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大型石窟群,也是西域地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洞窟类型最齐备、影响广泛的佛教石窟寺遗存,表现了公元3—9世纪佛教艺术在龟兹地区的创造发展和高度成就。它以独特的洞窟建筑形制和壁画风格,揭示出佛教经西域地区向东传播的历史轨迹,以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本土化过程,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2014年6月,克孜尔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重要遗产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由于自然、人为等因素,克孜尔石窟一度破坏严重,许多壁画被剥离盗取,流散于世界各地,给龟兹石窟的整体研究带来了巨大困难。

  ↑克孜尔石窟壁画 李琛奇摄

  自1998年起,新疆龟兹研究院开始关注流失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先后赴德国、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和韩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调查流失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等文物。20余年来,现已收集到海外8个国家20余家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的300余幅克孜尔石窟壁画的高清图片,并通过反复核对与测量,将揭取壁画的洞窟和壁面进行三维立体扫描,找到了大部分壁画所出洞窟及被切割的位置,促进了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克孜尔石窟壁画回归石窟母体。此次出版的“海外藏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集”集合了流散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图,完整展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龟兹艺术的迷人风采,旨在让公众从不同角度、不同视野更多地了解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的深刻内涵,从中接受传统艺术教育。同时,也为从事丝路研究的相关学者还原一个客观真实的、相对较为完整的克孜尔石窟。

  ↑观众参观克孜尔石窟壁画 李琛奇摄

  此次活动秉承深挖丝绸之路文化价值、活跃丝路文化研究的初衷,借“海外藏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集”出版发行的契机,以流失海外龟兹壁画的影像回归为新起点,在多角度、全方位呈现、推广与传播龟兹文化的基础上,拓展丝路学的研究领域,促进新疆、甘肃省际之间的交流合作,铸造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整体文化观,打通丝路研究的大格局。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