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我国支付清算体系运行稳健

2019年06月04日 07:23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陈果静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3日讯(记者 陈果静)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支付清算研究中心3日在京发布《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9)》。

  《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中央银行支付清算体系稳健运行,非现金支付平稳增长,移动支付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社会资金清算更加高效,支付服务普惠性继续提升,支付金融基础设施和基本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支付行业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成效显著,市场开放进一步扩大。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2203.12亿笔,金额3768.6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94%和0.23%。

  当前,第三方支付行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报告》指出,2018年,随着监管趋严,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野蛮生长阶段结束,行业正向合规化的方向有序发展。据初步统计,2018年共发布十余份监管文件,开出百余张罚单,累计罚额是上一年罚额的近7倍。无论是在监管文件的发布数量,还是对支付机构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都表明第三方支付牌照资源在行业整顿过程中配置逐步优化,合规化、严监管是第三方支付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发布会上也强调,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深入推进,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支付产业更应顺势而为、顺势而上,深化支付产业结构性改革,首要任务是牢记产业发展初心,回归支付业务本源。

  对于支付行业的发展方向,《报告》认为,旅游、留学、电商带动跨境消费,第三方跨境支付成红海。随着中国富裕人口的增长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国际化教育、境外旅游需求增加,跨境电商购物规模不断扩大。跨境电商、出境旅游、国际留学的巨大增长空间隐藏着可观的盈利机会,驱动第三方支付机构纷纷布局跨境支付。截至2018年末,超过23家支付机构获得了跨境电商外汇支付业务试点许可,包括财付通、支付宝、拉卡拉、快钱、银联电子支付、北京银联商务、网银在线等。

  在市场快速增长,参与者不断增多的背景下,《报告》预计,2019年,第三方支付机构将继续打造跨境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以跨境支付业务为核心提供一系列的跨境支付增值服务,努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对于支付行业的规范和发展,《报告》建议,规范支付清算市场发展和加强市场监督,加强新兴支付工具建设。加强安全性建设,推广和普及新兴支付工具的便捷性与安全性,杜绝安全漏洞,加强支付账户安全风险提示。规范内部管理,加强用户隐私信息保护。同时,应采用更安全的加密技术,保护用户隐私,并加大对违法分子的处罚力度。此外,还应加强用户准入管理,严格落实支付账户实名制等监管制度,规范用户注册流程,有效保证支付账户的真实性。

  《报告》还建议,推进非现金结算工具的发展。加强相关部门协调,增加经济落后地区的群体使用新兴支付工具的意愿,加大支付科技知识普及,培育支付机构结合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使用习惯,开发出简单易用的支付工具。

  在金融监管方面,《报告》认为,应该强化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支付体系涉及多个金融市场和多类金融机构,应健全跨部门监管协调机制,才能形成监管合力,防止监管空白、监管套利,有效防范支付清算风险,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在监管部门之间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正确评估支付清算市场的整体风险,有效提高监管效率。

  在制度建设方面,《报告》建议,尽快推动支付清算领域的上位法建设,弥补立法空白,为行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在深化支付监管“放管服”改革的同时,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监管思维,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