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多措并举 我国积极推进营商环境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

2019年05月15日 22:2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优化营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是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尤为关切的话题。5月15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2018)》有关情况。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说,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各地区、各成员单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取得明显成效,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创新创业热情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营商环境改革扎实推进

  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营商环境改善幅度居全球第三,东亚太平洋地区之首,成为营商环境改善最为显著的经济体之一。

  在持续深化改革方面,我国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制度创新。甘霖介绍说,市场监管总局从去年挂牌到现在,通过以商事制度改革为重点,充分释放市场活力。一是在企业准入改革方面,企业开办时间降至8.5个工作日以内。“证照分离”改革有序推开,全面优化“多证合一”改革,外资企业设立实现商务备案与登记注册“一口办理”;

  二是在产品准入改革方面,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改革,推行“一企一证”,产品种类由38类减至24类,取证时间从法定60天大幅缩短至平均9天。积极推进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改革,将31种产品调出认证目录;

  三是在食品、药品、医疗器械许可审批改革方面,加快食品生产和经营许可改革,简化境外上市新药审批程序;

  四是在知识产权注册便利化改革方面,商标注册审查周期压缩到6个月以内。

  近年来,我国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

  “推进海关、边检、海事一次性联合检查,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比上一年压缩56.4%和61.2%;‘证照分离’改革在全国推开,破解‘准入不准营’的问题,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布2018年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目前以审批方式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占比不到1%。”甘霖说。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持续提升

  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源头保护、加大执法力度、完善社会共治、完善联动机制五个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营商环境建设。

  甘绍宁介绍说,我国已基本构建起集“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2018年,全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7.7万件,同比增长15.9%;查处商标违法案件3.1万件,案值5.5亿元。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为76.88分,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持续提升。

  “商标审查周期在去年压减到6个月以内的基础上,今年将进一步压减到5个月以内,同时还要大幅压缩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甘绍宁表示,我国将启动面向2035年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制定工作,进一步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更好地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

  推进打击侵权全链条源头治理

  海关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的重要环节。会上,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负责人金海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通过推进区域海关执法合作,加强与企业及行业协会的沟通合作,我国已实现打击侵权的全链条源头治理。

  “我们发挥海关执法优势,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全链条综合治理。一方面,积极倡导各国海关深化执法合作,完善打击跨境侵权违法活动的国际网络;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内其他部门的执法联动,与公安部门建立案件信息提前通报制度,与市场监管、版权等国内执法部门加强协作,着力推进区域海关执法合作,加强与企业及行业协会的沟通合作,实现了打击侵权的全链条源头治理。”金海说。

  金海表示,下一步,海关总署将继续开展相关领域的专项整治工作,支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开展创新,并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完善互联网领域打击侵权假冒执法联动机制,继续拓展国际海关执法合作,努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公信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乔丹”商标争议行政纠纷系列案、华为诉三星专利侵权纠纷案、法国迪奥尔公司与商标评审委员会商标驳回复审行政纠纷案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案件,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负责人林广海说,中国法院已成为世界上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尤其是专利案件最多的法院,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公信力、吸引力、影响力显著提升,外国当事人自愿选择中国内地法院作为诉讼地的知识产权案件不断增多,我国正日益成为国际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的“优选地”。

  在依法审理商标和反不正当竞争案件方面,人民法院加强中外驰名商标保护,规范对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用与保护,制裁假冒商标、恶意抢注、搭车仿冒等商标侵权行为;依法审理著作权案件,人民法院加强著作权保护,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对文化创新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审理,也有力震慑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2018年,人民法院新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一审案件4319件,同比上升19.28%;审结4064件,同比上升11.59%。“这说明刑罚对于惩治侵权假冒犯罪行为的作用更加明显。”林广海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秉志)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