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一带一路”在行动】增添中非合作科技亮色

2019年05月05日 07:36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郑明桥 柳洁 通讯员:丘剑

  春天的武汉植物园,草木萌生,百花争艳。在园内的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胡光万高兴地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我们团队刚完成了《肯尼亚植物志》兰科卷初稿,已确定肯尼亚共有兰科植物48属310种,比《热带东非植物志》的记载增加3属63种”。

  2013年5月份,中国科学院依托武汉植物园,以肯尼亚的乔莫·肯雅塔农业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为核心参与合作单位,成立了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作为当时我国在境外建设的第一个综合性科研和教育基础设施,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坚持基础建设和科研合作“两手抓”,目前已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建设有4500平方米的实验楼群和占地243亩的植物园,并设有6个专业实验室。中心立足肯尼亚,已经成为向整个非洲地区开放的国际学术合作平台,初步建立起辐射整个非洲大陆的中非科技合作网络。

  6年来,中—非联合研究中心重点围绕农业和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开展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肯尼亚教育部部长阿明娜表示,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的设立无疑促进了肯尼亚在可持续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

  今年2月份,肯尼亚高教科技部派出先遣团来华作前期访问,并与湖北省科技厅对接洽谈,中肯双方决定依托现有的中—非联合研究中心资源,整合湖北省内农业、生物等领域高校院所、企业,共建湖北—肯尼亚创新合作平台。据湖北省科技厅对外科技合作处处长王锦举介绍,该平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污染与生态健康等领域创新示范;知识产权共享原则、技术示范与转移、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孵化;鼓励和支持双方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社会组织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开展项目合作与人文交流;定期举办项目对接洽谈会、产品技术交流会等。

  根据规划,湖北每年将支持在肯尼亚开展1个至2个先进适用技术示范项目;每年邀请3名至5名肯尼亚青年科技人员来鄂短期(3个月至6个月)交流;每年举办1次至2次以肯尼亚及周边国家政府官员、科技人员为对象的科技管理或创新创业培训;每年组织双方科技、管理人员互访1次至2次。

  “埃塞俄比亚具有非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由于贫穷落后,技术低下,目前的保护水平很低,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如不加以保护迟早会消失。”埃塞俄比亚留学生王阳表示,选择来中国攻读研究生,为的就是学习先进技术,将来可以为自己国家的生态保护出一份力。

  武汉植物园副主任、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王青锋告诉记者,不仅是中非专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中心还注重科研成果转化,正成为中非科技合作的中枢和综合平台。2018年11月份,中心肯方依托单位乔莫·肯雅塔农业技术大学作为非洲大陆教育科研机构唯一单位,成为“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首批7个理事单位之一,这为中非科教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截至今年3月份,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5个领域先后启动48个中非科研合作项目,开展大型联合野外科学考察60余次,招收培养非洲各国硕士博士生149名。(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明桥 柳洁 通讯员 丘剑山)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