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杨伟民:“八字方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升级版

2019年03月11日 09:0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若说“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级版,那么“八字方针”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升级版。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于鹤章/摄

  这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向前推进。杨伟民回顾说,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当时经济的实际情况,任务为“三去一降一补”。“三去一降一补”实施三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在去产能方面,钢铁和煤炭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杠杆得到一定程度的稳定,去库存完成得不错,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库存去掉很多,降成本做了很多工作,补短板也取得明显的进展,特别是在加强基础设施方面。

  “三年来,越来越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越深入,越需要瞄准深层次的问题。”杨伟民说,深层次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要素配置的失衡问题,应该配置到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领域的要素,配置比是不到位的。

  比如,最近几年制造业发展一直在减速,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新的供给又创造不出来。新的供给短期创造不出来直接原因是创新能力不够,同时也跟金融支持有关系。最近几年,金融对制造业的贷款比重来大幅度下降,制造业没有“血液”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制造业比重的下降。

  比如,虽然我国产业体系很完整,但产业链很脆弱。还有,国民经济的循环不畅问题。在金融流动性比较充裕的情况下,也很难流到最饥渴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那里去。再比如,尽管国内的制造能力很大,但市场还不足以支撑这样强大的制造能力。

  针对上述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八字方针”。杨伟民分析称,相对于“三去一降一补”,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拓展了更多方面。

  对于“巩固”二字,杨伟民认为,就是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的成果。他说,该去产能的还需接着去,主要以去除“僵尸企业”为“牛鼻子”,哪个行业有“僵尸企业”哪就该去;结构性去杠杆还要接着做,重点是要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企业债务;去库存可能需要做一些新的调整,主要是实施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能够健康发展;补短板也还要按照原来的方向接着去做。

  “巩固‘三去一降一补’的成果,不能让去掉的产能再‘死灰复燃’,不能让已经得到控制的杠杆率再大幅提升,不能让压缩的成本再度反弹,这就是巩固的问题。”杨伟民说。

  针对“增强”,杨伟民表示,主要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他认为,任何政策,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最终目的都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微观主体主要是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这三类企业都存在各自的问题,要通过改革的措施,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对于民营企业,要保护民营企业的产权,保护民营企业家的安全;对于国有企业,要推动国有资本的改革等;对外资企业,要进一步开放,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执行新的负面清单制度。

  如何“提升”?杨伟民认为,主要是提升产业链的水平。目前整个产业链比较脆弱,需要通过创新增强产业链的抵抗能力。

  “八字方针”最后两个字是“畅通”,杨伟民认为,畅通国民经济的循环,最主要是两个:一是实体经济和金融之间的畅通,一是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畅通。他说,金融是“血脉”,但“血脉”必须要依附于“肌体”,如果“肌体”不畅,“血液”就流动不起来,同样,如果“血液”流动不好,“肌体”在某一个方面血流不到位,就会“手脚麻木”。

  “中国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据预测,可能在今年或者明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但这晚了十年时间,说明市场的成长滞后于生产的成长。”杨伟民说,因此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就是要解决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匹配的问题,把生产和消费在总量上平衡起来,使经济增长可以更多依靠于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更好地循环起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更多报道请见2019全国两会专题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