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2018年政策性粮食消化库存2600亿斤

2019年01月17日 19:3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7日讯(记者 刘慧)从今天召开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年度工作会议上获悉: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优质优价特征更加明显,粮食供给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夏粮市场化收购比重超过90%,秋粮市场化收购比重达85%。各类企业全年收购粮食7200多亿斤,没有出现“卖粮难”。政策性粮食不合理库存消化进度加快,全年消化库存近2600亿斤,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17年以来,“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批兴粮惠农项目见到实效,全国粮食产业经济总产值增幅有望达到10%,保持了稳中向好势头。为进一步发挥粮食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引导作用,促进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还将继续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大力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0年产粮大县粮食优质品率提高30%,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在产粮大县全覆盖,粮食质检体系监测覆盖面达到60%。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在粮食流通方面,我国粮食产需尽管总量基本平衡,但是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较大,玉米工业消费快速增长,部分品种阶段性过剩,供给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要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适应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加快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优化粮食供给结构,满足消费升级需求。要聚焦建设粮食产业强国,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提高整体实力和综合效益,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今年是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加快推进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年”。张务锋表示,要加快实现更高层次的供需平衡和安全保障,继续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完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要引导优化粮食供给结构,促进粮食种植结构与国际市场变化动态衔接,不断增强应对风险挑战能力。充分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反馈引导作用,促进种植结构调整优化。要着力抓好粮食收购和不合理库存消化,鼓励多元主体入市,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坚持因品种施策,科学把握节奏力度,合理消化政策性粮食特别是稻谷的不合理库存。促进扩大粮食产销合作,创新完善市场调控,加强粮源组织和跨区域调运,搞好储备粮吞吐,促进区域平衡和季节平衡。改革完善粮食储备制度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储备粮管理水平,真正做到管得好、调得出、用得上,确保国家粮食储备安全。

  据悉,今年国家将组织开展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这是继2001年、2009年后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性库存大清查。本次大清查以2019年3月末(统计结报日)为清查时点,对各类企业存储的政策性粮食,包括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国家一次性储备粮、地方储备粮,以及存储政策性粮食企业的商品粮数量和质量进行清查。对纳入清查范围的粮食库存,要做到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为保证大清查取得预期效果,2018年下半年,在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贵州、陕西、甘肃等10个省20个地市开展了试点。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