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追溯体系建设 守护消费安全

2019年01月17日 16:5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过了腊八就是年,团圆饭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从生产、运输到最终摆上餐桌,一桌热气腾腾的团圆饭背后有一整套追溯体系在保驾护航,守护大家“餐桌上的安全”。

  所谓追溯体系建设,是指采集记录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这有利于加强国内市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促进消费升级,也有利于加强对进出口产品的管控,保障国内消费安全。

  目前建设得怎么样?据商务部市场秩序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截止2018年底,商务部肉菜试点及扩展目前覆盖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77个城市。肉菜试点追溯体系在原58个城市基础上扩展了23个城市,扩展了40%。截至2018年10月,中央平台累计接收追溯信息63亿条,日均接收追溯信息450多万条,初步形成覆盖流通主渠道的信息化追溯网络。截至2018年10月,追溯体系覆盖超过3.2万家企业、52.4万商户;追溯品种覆盖了猪牛羊鸡肉、500多种蔬菜、1240种水果及近千种水产。

  据了解,经过几年的建设,初步总结形成了一套追溯政策制度体系。

  比如政策指导方面,推动国务院和相关政府部门陆续出台的10多项重要政策意见,明确了追溯体系建设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比如标准规范方面,先后研究制定了肉菜、中药材及酒类流通追溯编码规则、数据格式、接口规范等22项行业标准,为追溯体系互联互通和全国推广打下基础。

  再比如法规建设方面,一些行业追溯体系建设要求先后写入了《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中医药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上海、福建、甘肃等地先后出台了本地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北京、石家庄、牡丹江等市出台了专门性地方政府规章。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升。”上述负责人说。

  一是提升了政府监测监管水平。宁波、杭州、青岛、无锡等试点地区将追溯平台与价格监测、检验检测信息等平台进行整合,开展大数据分析应用,实现市场运行精细化管理。上海发挥追溯系统试点示范作用,实现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核心区食品原料100%可追溯,确保饮食食品安全。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不少受波及试点地区均通过追溯体系在第一时间进行风险排查,消除公众恐慌。

  二是倒逼企业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试点参与企业通过建设追溯体系,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有效促进了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同时,通过追溯体系建设和追溯数据应用,帮助企业创新商业模式,优化供应链流程,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三是增强了群众安全消费信心。据统计,试点地区追溯体系平均覆盖本地区肉菜、中药材全部流通节点的30%左右(威海等部分试点地区超过60%,上海达到90%),绝大部分试点地区大型屠宰企业、大型批发市场、主要超市等纳入追溯体系,为消费者提供追溯信息,有效提升了群众安全消费信心。不少地方将追溯与微信、支付宝等交易手段相结合,提高消费者使用追溯平台的积极性。

  “2019年,市场秩序工作将着力加强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着力提高事中事后监管能力,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和营商环境。”商务部市场秩序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打算有加强重要产品追溯法规制度建设,积极推动电商平台、进出口、农村市场及现代供应链等领域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等。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姚进)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