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看宁夏彭阳:扶贫摘帽如何突破“瓶颈”

2018年12月28日 15:2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银川12月28日讯(记者 许凌 拓兆兵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吴舒睿)冬日彭阳,处处弥漫着诗意的温暖。这个出全国小流域生态治理经验的县域,多年来一直面对扶贫攻坚的挑战。“156个行政村中,有122个贫困村,贫困人口达到6.17万”,彭阳县委书记赵晓东介绍说,五年来,宁夏彭阳县委、县政府抱定一个目标“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精准施策,综合发力,初步摸索出“小群体、大规模,先定量,后发展”的特色扶贫模式。

  

    先定量后发展

  扶贫,需要产业支撑。“与西海固其它区、县一样,彭阳适合搞养殖业。自治区层面有一个通盘考虑,即对发展养殖业总体设定一个量,然后给予相关扶持政策”,县农牧局局长白云鹏告诉记者,自治区要求宁夏南部山区各县建档立卡户养殖业要做到“3.20”,即户均3头牛、20只羊,政策支持是每户一栋80平米以上面积的牛棚补助1万元。

  尽管已是上午9点多,由于冬季家家烧炉取暖,走进王洼镇山庄村好一派炊烟袅袅的景致。“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才5000多元,目前达到8400多元!”村支书马义山一句话开口,记者就瞪大眼睛,搞养殖增收这么快?“我们先按着自治区的量走,然后再按着县里的要求节节拔高”,马义山操着浓重的川南口音,全村13000亩耕地,种植地膜玉米8000亩,户均20多亩地,秸秆养牛有条件。2016年,山庄村实施“5.30”养殖工程,扶持政策每生下一个小牛犊补贴500元,对建档立卡户实行“双到资金”,即产业到村扶持到户3000元。今年开始,全村又升级为“10.60”养殖计划,即10头牛、60只羊。建档立卡户补贴6000元。

  “之所以认定‘先定量’、‘再定量’,是因为我们这里有‘大发展’的潜能”,王洼镇镇长齐涛大声介绍说,

  先是“地利”。由于彭阳山坡地面积大,地膜玉米成规模,家家可以发展草畜;再说好品种。最初农户养秦川牛,2015年开始引进新品种西门塔尔牛,别小看新品种,两种牛每头效益相差4000元左右呢。第三是优质饲料和新工艺。近几年在大面积推广青储玉米的基础上,合作社组织蹲村入户培训现代饲养工艺。最后就是推行一系列资金扶持政策。建档立卡户最青睐“见犊补母”政策,截止目前普通农户一个牛犊补1000元,规模养殖贫困户补贴达到3400元。

  

  “越养多,补贴越多;越补贴越愿养;养的越多,家里收益越多,何乐而不为呢?”42岁的村民马义刚告诉记者,前几年他外出打工,由于父亲是建档立卡户,这几年看到村里养牛扶持政策这么好,就回乡帮着父亲养牛,几年下来从最早的3头牛,发展到现今的13头牛,几十只羊,成为标准的“10.60”户,今年卖了6头牛,赚了8万元。“明年家里的牛能达到20头,家里纯收入过10万没问题,媳妇嚷着买台吉利轿车呢……”马义刚满脸笑容。

  不可抛弃的“小群体”

  “什么叫精准扶贫到最后1公里?依我看就是攻克最难啃的‘骨头’!”听新集乡谢寨村村支书杨海鹏一开口,记者断定这个年轻村官最起码是高中毕业,“县委、县政府反复强调要关注小群体,目标大规模。我们村就是这样值得关注又不可抛弃的‘小群体’”。

  杨书记告诉记者,谢寨村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2015年村里299户享受移民搬迁政策迁居至银川市兴庆区,其余335户村民也盼着移民搬迁到川区。不安心,就是不安心!因此,近几年村民不仅对相关扶持政策兴趣不大,还三天两头就危房改造、扶持政策等经常上访告状。

  别的村种养殖都发展到“5.30”了,这里“3.20”都达不到。去年9月全县搞精准扶贫观摩会,谢寨村成为后进典型。怎么办?县委、县政府决定群策群力,首先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道路硬化改造15公里,铺整生产生活沙石道路6公里,老旧居民危房改造……整合各类扶贫资金400多万,在实施扶持补贴倾斜政策的,同时,采取典型引领活动,即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讲身边事引领身边人。“养牛得补贴,养好了还能中大奖!”村民马伟光告诉记者,去年底县里重奖表彰全村16个致富能手对他震动很大。

  

  “村民看政府说真的,来实的,于是就家家行动起来。截止目前全村牛存栏780头,羊存栏2010只,一年不到的时间全村30%的农户达到‘5.30’”村支书杨海鹏说。

  上了规模天地宽

  “西门塔尔牛、黑安格斯牛、红安格斯牛、夏洛兰牛……全村501户,养牛户达到320户,50头以上5户,20头以上60户……”走进红河镇文沟村,没等记者问村支书兰武英就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

  全村85%是回民,建档立卡户为151户,截至目前全村出栏2000头,存栏2223头。为什么这个文沟村养牛能达到这个规模?村养牛大户、合作社主任兰文选谈话思路清晰。应该说村里养牛有基础,前两年出栏、存栏合计就能达到1100头左右。这两年翻翻增长主要是扶持政策好,全村养殖户家家有贷款,户户得到金融(政策)支持;最主要的是离畜禽交易市场近,即文沟村与甘肃平凉高寨市场只有3公里。

  “真正成为大户也不容易!”兰文选操着浓重的川南口音:前些年我养羊,养“烂”了,看牛的价格好,县里给予的补贴也高,又转为养牛。十月份前共出栏100头,存收入20万没问题。记者了解到,文沟村不仅兰文选养牛上了“瘾”,几百户村民也着了“魔”。截止今年10月,全村一般农户人均收入达9230元,建档立卡户人均收入增至6400元。

  县委赵书记几句话倒是给记者“点”题,扶贫能否摘帽,摘帽能否返贫?其关键就是看能否突破瓶颈。这个节点就是建档立卡户家家户户的产业能否上规模。彭阳扶贫解困的突破口在哪里?与西海固其它区县比,彭阳山坡地多,干草资源优势突出,水资源又相对丰富,因此发展种养殖业潜力巨大。因此彭阳扶贫攻坚以“先定量,后发展”为基础和前提,“小群体,大规模”是目标宗旨。

  记者在文沟村,不仅看到建档立卡户的生活希望,也解读了彭阳扶贫摘帽突破瓶颈的内在逻辑。

  

(责任编辑:王炬鹏)

精彩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