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从“钢花”到“浪花”——上海宝山推进老工业基地转型调整

2018年12月19日 06:44   来源: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治国

  2018年,上海宝山亮点频现。宝山区与芬坎蒂尼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中国版“邮轮+”全产业链;宝山区与百度公司将携手把宝山打造成为智能城市示范区和人工智能产业集聚高地;上海信投、联和投资也将助力宝山提升信息化水平……

  图为宝山滨江带。 (资料图片)

  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宝山地区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不足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51.1亿元,年均增长14.6%。40年来,通过大规模投入、引进、改造,工业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更加合理

  深度融合促进发展

  图为半岛1919创意园区。 (资料图片)

  顺着G1501段宝杨路下匝道口前行,远远就看到一行大字“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欢迎您”的巨幅广告牌,拐进宝杨路,白天所见是一路郁郁葱葱的绿植,夜晚则犹如一条炫美的“灯廊”。目前,宝山邮轮城初具雏形,宝山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将形成“四船同靠”、年靠泊邮轮800艘次至1000艘次的运营能力。

  宝山历史上是传统的工业基地、港口物流基地,重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粗放型经济占比较高,环境污染较严重,工业企业固废排放量曾占上海全市70%以上。随着地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宝山产业开始实现由重变轻、由硬变软、由短变长、由黑变绿的转变,宝山从“邮轮港”到“邮轮滨江带”到“国际邮轮城”的发展路径也清晰可见。

  特别是在邮轮经济发展路线图中,宝山邮轮经济产业链加快延伸,在上游,与中船集团合作,加快延伸发展本土豪华邮轮设计建造。在中游,与各大邮轮公司等邮轮相关企业合作,吸引邮轮总部型企业入驻,宝山已成功引进各类邮轮企业50余家。在下游,着力打造“吴淞口”邮轮服务品牌,不断激发邮轮带动效应。今年7月13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再次迎来新的历史时刻,新客运大楼投入试运营,两个新建的大型邮轮泊位同时开放,3艘大型邮轮同时靠泊,中国邮轮母港历史上第一次当天出入境游客超过2万人次,宣告了亚太第一、全球第四大的邮轮母港由此进入“四船同靠”新纪元,带动上海跻身世界邮轮母港城市第一方阵。

  同时,随着一批老码头、老港区、老厂房调整功能,宝山邮轮滨江带上已有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淞沪抗战纪念公园等,滨江大道正在延伸贯通。2018年9月28日,吴淞地区不锈钢区域、特钢区域2家合资开发公司——上海宝地上实产城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宝地临港产城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标志着吴淞工业区整体转型升级进入快车道,也为宝山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注入了新动能。

  放眼宝山,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各板块布局也已逐渐成型。依托上海3条轨交线在宝山的30个站点,已形成面上辐射、点上集聚、线上联通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东南中北四大主体功能产业布局规划。

  新动力打造新格局

  宝山在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资料图片)

  时至今日,宝山已成为上海与国内外港口联动发展的枢纽,四大港区可通达全球160多个港口,滨江景观带的开发,翻开了“水上门户”的历史新篇章。

  让宝山人引以为豪的,是宝山区的对外形象标识,已从“宝钢的钢花”转为“吴淞口的浪花”。

  在宝山的产业体系中,宝山积极推动冶金延伸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在位于宝山区的美钻石油公司总部研发基地内,其核心部件采油树,不仅外形壮观,其海洋作业深度可达1500米。美钻石油的海洋水下油气生产系统,打破了西方国家在深海水下装备核心技术的长期垄断,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

  宝山还以“互联网+钢铁”为重点,建成全国最大的钢铁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借助宝武集团辐射带动,依托上海钢银、上海钢铁交易中心等龙头企业,打造出全国规模最大的钢铁行业电子服务平台,钢铁电商服务平台、服务半径、服务标准已经拓展到了全球。

  借助“互联网+平台经济”影响力,宝山电子商务集聚企业近300家。在吴淞工业区中成智谷内,中国最大的微信第三方服务平台——微盟,现有员工3000多人,营业额超过11亿元,估值从5年前创立时的5万元扩大到现在的10亿美元,成为国内最大的微信营销公众服务平台,全球代理商有1000多家,入驻商户数超过170万家,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

  经过多年努力,宝山在机器人、新材料、石墨烯、卫星应用等产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机器人企业发那科,年销售额达到65亿元,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领军企业。国内最大的石墨烯企业东旭集团全国第二总部落户宝山,首批石墨烯改性防腐涂料、石墨烯基导电剂、石墨烯导热硅脂等一批项目基本完成中试。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使宝山传统产业转型跑出“加速度”,逐渐实现从“宝山制造”到“宝山创造”的跨越。

  生态文明促进转型

  图为上海智力产业园。 (资料图片)

  位于上海外环线两侧的宝山吴淞工业区,曾是上海最大的冶金、化工、建材和有色金属老工业基地之一。由于部分企业设施陈旧、工艺落后,工业区内曾经各色废气“五龙飞舞”,集中了上海全市约10%的污染大户,烟粉尘年排放量占上海全市排放量的三分之一。经过多年集中力量整治,吴淞工业区整治效果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削减,烟粉尘下降81.7%,二氧化硫下降39.5%,工业废水下降66.8%。吴淞工业区还以上海国际能源创新中心、上海玻璃博物馆等重大项目为引领,转身成为“宝山区首批创赢驿站”“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

  同样经历脱胎换骨的还有宝山南大地区。目前,南大地区转型已进入关键时期,宝山将按照打造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目标,继续推动南大地区转型发展,进一步深化、固化南大总体功能规划定位及产城融合研究,使其成为上海市新兴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重点地块相继转型,不仅改善了宝山的生态环境,更带动了城市整体功能优化提升,作为现代化滨江新城区的宝山也因此焕发了勃勃生机。“黑、粗、旧、堵”的老宝山正在向“绿、精、新、顺”新宝山大踏步迈进。

  在大踏步转型过程中,宝山着力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春之樱、夏之邮、秋之艺、冬之阅”,如今来到宝山,一年四季都可以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

  近年来,宝山打造文化四季品牌,通过文化的滋润,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值得注意的是,宝山原创大型沪剧《挑山女人》入选“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演员优秀剧目数字电影工程”,这是用现代手段传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成功案例,实现了沪剧史新突破。如今,围绕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宝山长滩音乐厅正在建设中;淞沪抗战纪念馆二期工程正加紧建设;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已经开门迎客……

  改革开放以来,宝山经过几轮发展与改造,已进入老工业基地转型调整关键阶段。展望未来,宝山需要各类新兴产业支撑,更需要所有人能共享、可触达的文化内涵来滋润。(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治国)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