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风从海上来】新目标新格局 湛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2018年10月14日 09:3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湛江港码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邓小平曾盛赞“北有青岛,南有湛江”,湛江作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首批“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它拥有天然深水港湾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多重因素造成的发展过缓局面,理性看待,客观分析,发展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会经历改革阵痛和战略调整。

  在改革过程中,湛江能正视发展问题,不回避珠三角区域内资源竞争激烈等局面,不断适时调整战略,逐步精准定位,围绕自身优势和港口,打造经济新增长级,这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湛江深入走访过程中看到的港城新风貌。港城有活力,布局有章法,逐步成为具有巨大潜力的投资热土,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寻求新的崛起……

宝钢湛江钢铁基地轧钢车间,伴随着钢铁的炼成,车间内高温难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打造经济新增长级 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2017年,湛江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完成工业投资627.3亿元,增长10.7%;新增规以上工业企业100家。这一连串可喜的数据,均反映了湛江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并迈向高质量发展。

  以宝钢湛江钢铁为代表的“巨头”产业,正在湛江工业发展中书写新的辉煌。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制造管理部主任袁义义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中国钢铁业布局整体‘北重南轻’,“作为钢铁消费大省的广东,此前几乎60%以上的钢材靠‘外援’,长期以来都是全国最大的钢材输入省。而湛江钢铁的落地,不仅可填补区域内生产基地的空白,就近满足广东汽车、家电、轻工等行业发展需要,形成产业链的合理配套衔接,还可辐射至东南亚市场,满足国内外对中高端钢铁产品的需求。”

 

宝钢湛江基地码头,工人们在装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宝钢湛江基地的诞生和发展是湛江腾飞的一个重要缩影,归功于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东风,也是广东省促进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今年上半年,湛江三大“巨头”产业项目平稳推进,钢铁、石化、造纸三大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95.9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6%。其中,湛江钢铁项目实现产值193.42亿元,增长17.35%,生产钢材381.32万吨,增长17.96%,生产经营持续向好,三号高炉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中科炼化项目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40亿元,提前完成广东省下达的年度投资任务,开工至今累计完成投资近120亿元;乌石17-2油田群开发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已上报国家海洋局,正在修改完善海域使用论证报告;湛江晨鸣林桨纸一体项目经营效益良好,完成纸产量85.88万吨,实现产值108亿元,增长20%。

  此外,从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看,湛江新动能不断积聚,工业新动能成长加快。上半年湛江市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1%、21.7%,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同比分别提高0.2、0.9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128.17亿元,增长6.1%,增速较规上工业增加值快1.4个百分点。

记者在湛江港沙盘前了解港口构成和功能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港口经济精准定位 开启多元化发展之道

  湛江自古就是海运枢纽,商旅要冲,1956年开港的湛江港,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的现代化深水海港,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

  “我是湛江港已有21年工龄的一线工人,最初港口设备全是购买的日本二手货,到现在全部是国产重器。吞吐量和规模越来越大,先进的机械化生产使得工人数量从1万减至6000余人,工人收入年年增加。湛江港定位更是在改革中越来越精准,发展速度越过弯道也逐渐加快,我们的冷链基地和海铁联运依托湛江优势,越搞越好……”湛江港一线员工陈建辉在广阔的码头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娓娓道来。

  从陈建辉的描述中可以获悉,湛江港的发展和定位调整得益于政策的指导和经济的飞跃,半部改革开放发展历程在湛江港的“前世今生”中尽显。也直观的反映了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依托海洋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大跨步挺进。

  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龙海东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湛江港的发展过程中受到资源挤压的影响,在珠三角港口经济竞争中,已做出战略调整。他指出,为了提高竞争力,今年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年内动工,可满足40万吨级船舶通航,促进湛江海洋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湛江港将实施公共码头运营商战略、适度多元化发展战略、中国冷链生态园战略、全程供应链一体化战略、“一带一路”南向通道战略等五大经济战略,构建更加开放、互惠、多赢的多方合作共同体,成为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航运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区域性保税物流集散基地。

湛江金沙湾。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优化环境分享红利 不遗余力引进投资

  为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广东经济新的增长极,湛江在招商引资方面,也同样下大功夫做文章。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2018湛江(深圳)投资合作推介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70多家知名企业参加推介会,共有32个项目签约,总投资额896.61亿元,主要涵盖先进制造、高新技术、金融服务、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精细化工、滨海旅游、农海产品加工等产业。湛江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解决企业投资的困难和需求,分享发展红利,展示了湛江引进投资、加快发展的决心和诚意。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全球化工巨头德国巴斯夫集团将在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海岛石化产业园投资建设一体化石化项目,投资总额预计将达到100亿美元。该项目由巴斯夫集团独立运营,是该公司迄今对外投资额最大的项目。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湛江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欢迎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来湛投资发展。

  “2018年上半年城市GDP百强榜”中,湛江位列第80位,湛江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正积极发挥带头作用,打造广东经济新增长极,不断探索借助优势发挥特色的区域创新极。

  向海而生,依港而兴,乘着新时代改革东风,湛江在崛起,迎风弄潮,扬帆新启航……(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