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制造如何保大争强

2018年09月25日 18:3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5日讯 (记者 杜铭)“中国低成本要素发展时代已经结束,实体经济有重回西方的趋势。从2008年到2017年不到10年间,一些国家出台贸易保护措施多达800余项。”日前,在由国务院参事室等单位主办、新华网承办的“2018国是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府参事王福强指出,中国制造业受封锁、打压还会持续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业界对此应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并着眼长远做好准备。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艰难的转型期。面对要素成本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挑战,中国制造如何由大变强,由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

  “规模效应和产业配套能力,是我国制造业重要的竞争优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第四研究室主任许召元指出,要尽可能保持并扩大中国制造业的规模,保持门类全、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防止在制造业质量还没有提高到一定水平时,出现大规模低端产业转移,造成产业“空心化”现象。

  他举例说,从2004年开始,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一些低端制造业开始向东南亚转移。但这些年来,我国制造业依然保持着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无论产业规模还是出口占全世界的比重都稳步提升。“很多企业说,虽然东南亚国家成本低,但缺乏像中国这样良好的产业配套能力。”

  在保“大”的同时,中国制造更迫切需要解决如何变“强”的问题。“目前互联网在流通领域的应用深入人心,减少了相关的交易费用,但对提升产品质量、品质的帮助还不够。”国务院参事陈全生说,应推动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让制造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以解决产能过剩等问题。

  “2010年,三一集团实现100亿元利润用了7万人,今年同样完成100亿元利润只用了3.1万人。”三一集团董事、总裁唐修国介绍,三一通过发展工业互联网,重塑商业模式,变成了一个能够为全行业服务的平台;数字化工厂对装备和客户数据进行挖掘,提升了效率。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认为,目前单个企业在创新方面做的很好,但要建成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就必须集聚全球资源,搭建支撑整个制造业发展的创新体系。此外,比如航空工业要解决飞机叶片所需耐高温材料的问题,我国在软件、集成电路等方面也还有很多弱项,这些都需要加强工业基础。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也为从需求端拉动制造业质量提升提供了手段。“很多中国消费者一窝蜂到日本去买马桶盖,其实马桶盖很多是中国生产的。这说明并不是国内制造业的产品不行,而是消费者对国货的信心不足。”许召元认为,要提升消费者信心,必须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完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安心、省心的环境。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杨健也认为,过去制造业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功能。到了数字经济时代,“90后”“00后”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设计、生产环节以及购物、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制造业一定要抓住消费者新的需求变化,为消费者“量身定制”。

  互联网对制造业水平的提升作用,还体现在远程教育帮助提高工人素质。“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亟需一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但是,目前产业大军的主体还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工。”陈全生说,即便设备可以靠购买、技术可以靠引进,但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只能靠自己培养。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