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丝路金桥:架起中非友谊的文化之桥

2018年09月03日 14:0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国家会议中心外的“丝路金桥”主题景观雕塑。 本报记者 周明阳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3日讯(记者周明阳)2017年5月,矗立于国家会议中心外的主题景观雕塑“丝路金桥”曾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琥珀色的金砖堆叠而成的石拱桥,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作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会议纪念,“丝路金桥”在会议结束后得以保留,成为北京的新地标。

  如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丝路金桥”再次成为会议的标志性景观。在其创作者、中国著名艺术家舒勇看来,这是一座融合世界发展中国家各国文化与情感基因的友谊之桥,象征着真诚友好、平等互利、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世界和平友谊。

  如何有效地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智慧和文化,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舒勇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而“桥”是一个良好的载体。“桥,是连接、沟通,是分享、共享,体现了中国‘和’的精神。”舒勇说,中国文化想走入世界并不容易,需要更深层次的沟通,“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桥梁。他因而生发出一个创意,以“一带一路”为背景去创作一个桥形状的艺术景观。

  “丝路金桥”景观雕塑以中国最古老的赵州桥为外形,由2万块“长城砖”大小的金色人造树脂水晶砖砌成,全长28米、高7米、宽4米,由700多名工匠历时一整年完成。“赵州桥是千年古桥,建造技术处于世界顶级水平,直到现在还在使用,它体现了中国的工匠精神,也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感,从审美上来说,这座桥简洁、大方,为人熟知,它的拱形像彩虹,有‘虹桥’之意,虹桥则代表美好希望之桥,适合作为文化载体。”在“丝路金桥”每块砖的内部则是用熔铸丝绸制作的手工花,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几十个国家、近百座城市的“国花”或“市花”,意味着百花齐放、世界和谐。舒勇表示,国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也代表了这个民族的性格,把国花融在一起,就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享精神。

  时逢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为了配合新的主题,“丝路金桥”也增加了新的元素。舒勇介绍,丝路金桥景观雕塑在原有的基础上,旁边加上了中非合作论坛的标志,在周围的花坛中引入了源自非洲的各种花卉。“新增加的元素与原有的景观形成了互动。我们希望通过不同的峰会,叠加新的内涵和意义,让‘丝路金桥’逐步变成一个真正可成长的文化符号。”

  “丝路金桥”主题景观雕塑。本报记者 周明阳摄

  “丝路金桥”所蕴含的深意并不止于此,舒勇说,从更深远的意义看,这个桥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象征。通过背景和不同内容的变化,演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多样性,让人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有更形象更直观的理解。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助推中非关系开启新征程,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希望以‘丝路金桥’为媒介,在表现独具魅力的中国‘个性’的同时,找到与世界共鸣的国际‘共性’,以融通中外的文化表达和文化符号,润物无声地传达中国理念,让文化融通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桥梁纽带。”舒勇说。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