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把图书馆开进书店里

2018年08月18日 06:38   来源:经济日报   

  上图 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王府井书店分馆今年7月2日开放营业。张 雪摄

  左图 王府井新华书店通过硬件升级,给读者更舒适的阅读、选购空间,实现了从单一图书综合大卖场向文化生活空间转变。张 雪摄

  ? 通过“馆店合作”,依托书店,可以实现公共阅读设施快速布局,是一条共建共享的快速发展之路

  北京王府井,全国最著名的步行街之一。闷热的午后,临街各种大小店面、五湖四海各色游客,共同渲染着大都市的繁华与喧嚣。步行街的南口伫立着这条街的文化地标之一——王府井新华书店。推门进去直走,乘电梯上6层,一座面积不大但设计通透简洁的半开放式图书馆出现在眼前。三五读者正沉浸在各自的阅读世界中,一墙之外的繁华与喧嚣仿佛消失一般,只剩心中的一片宁静与清凉。

  一个多月前,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王府井书店分馆开张,并推出了读者选书、图书馆买单活动。虽然这间开在闹市区中的图书馆还未被太多人熟悉,但不论是把图书馆开进书店之举本身,还是“你选书、我买单”活动的尝试,都赋予它被关注的意义。在它身上,你可以看到经营压力之下实体书店自我转型的探索,也可以看到图书馆和书店走到一起,实现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尝试。

  图书借阅“私人定制”

  “书非借 不能读也”,看到这几个字,就知到了王府井书店图书馆。100多平方米的空间以原木色桌椅和绿意盎然的布置为读者营造着舒适的阅读环境。馆内目前有藏书5000册左右,中外文学名著、理论著作、儿童绘本等多个种类可以满足不同读者需求。图书馆每天10时至20时开放,365天无休。

  除了具备所有公共图书馆都有的借阅功能外,这家开在书店里的图书馆从今年7月2日开放至今还推出了一项特色活动——读者选书、图书馆买单。东城区第一图书馆采编部主任王祥介绍,持有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图书证的读者,在王府井书店一层至五层符合一定条件范围内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不必付款买单。只要把它拿到6层图书馆内,挑选到的书可以由图书馆当场采购收入馆藏。读者所选之书经工作人员确认、加工后即可借走。加工图书最快只需10分钟,还书可通过全市300多家大小图书馆完成。

  这项特色服务学名为“馆配现采”。“持证读者每人每年可自选图书1次,每次可选1册定价在人民币60元以内的图书。若读者所选图书与馆内现有藏书重复,且达到复本量上限5本,图书馆将不再入藏此书。”王祥说。

  在王祥看来,此举最大的受益者是读者。将图书馆新书的采购权交给读者,让读者以最快速度借阅到最新图书,实现图书借阅的“私人定制”,能激发大家的阅读热情。

  东城区第一图书馆每月为此项活动准备了8万元购书经费。王府井书店图书馆开张营业一个多月时间里,日均访问量约100人次,读者选书数量达到1000多册。“这个数字和我们的预想还有一定差距,但并不影响我们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活动的直接推动者、东城区第一图书馆馆长肖佐刚坦言。

  高先生在王府井附近的写字楼上班,这间开在书店里的图书馆现在成了他午休的好去处。不过,虽然常来,他也还不了解“读者选书、图书馆买单”服务的具体内容。

  “刚刚开张,宣传不够。”肖佐刚分析原因,可能还有制定的条件过于“严苛”。“东城区第一图书馆持证读者约7万人,其中活跃读者约3万人,一年活动经费满足采购3万到4万册图书。为了资源平均,才制定了每人每年自选图书1次的规则。”不过,他表示,规则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

  探寻实体书店转型

  把图书馆开进书店,虽从图书馆起头,却离不开王府井新华书店的热情回应。“图书馆的确会增加图书采购量,但我们免费提供场地,在寸土寸金的王府井,投入和回报只能打个平手。”王府井新华书店总经理张强说。不过,不能只算经济账。站在实体书店寻求自我转型的大背景下,王府井新华书店这次张开热情的双臂显得别有深意。

  张强听前辈讲述,王府井新华书店建店近70年,经历了3次大的升级:1950年,新华书店北京分店购入王府井大街14号的一栋4层楼房,王府井门市部迁入临街的一层营业;1970年,新扩建的王府井书店落成营业,总面积达3600平方米,为当时亚洲之最;2000年,王府井书店重张,几经改造后,现在总面积已达1.7万平方米。“这三次都是扩建,面积一次比一次大。”

  岁月流逝,王府井新华书店满载着众多读书人的文化记忆,见证了实体书店最为辉煌的时代。不过,这些年,情况变了,电商兴起,电子书等新产品大受青睐,伴随着知识和信息传播、接受、利用方式多样化,实体书店集体陷入经营困境。

  见到施女士时,她正带着孩子在书店二层选购图书。她说,现在很少特意到实体书店买书。“这次是路过。如果在店里碰见孩子喜欢的书,我一般会上网搜,如果价格相差不多,可能会现场买,不然肯定选择网购。”她的话,道出了很多读者的真实想法。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的王府井新华书店也感受到了各种新业态的冲击。最直接的变化是客流减少,张强说,现在王府井步行街每年客流约1亿人次,进店客流大约260万到280万人次,逐年下降。“读者不进店,怎么会有消费?”

  生存压力下,实体书店纷纷通过环境提升、多元产品和服务引入等形式寻求转型升级切入点。这次馆店同楼正是王府井新华书店第四次转型升级的第一步。张强介绍,比书店硬件改造更迫切的是对书店的经营内容进行全新定位,“我们要从单一的图书综合大卖场向文化生活空间转变”。图书馆的引入在此时显得顺理成章,“我们希望图书馆本身,以及依靠图书馆开展的系列文化活动能为书店带来更多客流”。

  “馆店合作”将成时尚

  书店和图书馆,是图书出版后的两个阅读服务走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二者的关系很微妙。

  “公共图书馆的公共免费借阅服务是不是冲击了书店的图书销售?”对这一问题,出版商、销售商、图书馆各执一词,争论了几十年。日本的相关机构甚至为此专门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对于畅销书,公共借阅对市场销售有影响;而对于常销书,却是公共图书馆的采购支撑着它的出版和发行。

  不过,这几年,在我国书店和图书馆却越走越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馆店合作”在越来越多地方落地开花。

  在张强看来,书店除了商业经营,本就承担着满足百姓文化需求的社会责任。在全社会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书店和图书馆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政府主办的公共图书馆和作为企业的书店走到一起,合作运营、发挥各自优势,会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公共文化怎样去滋养文化产业?怎样去促进文化消费?文化产业又怎样去带动公共文化服务?我认为‘馆店合作’是一个新的思路、新的做法。”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国新在王府井书店图书馆开馆之时,高度评价了“馆店合作”模式,认为这找到了一个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突破口。“政府的投入,通过老百姓‘用脚投票’转移到文化企业。政府投入改变了行政化的配置方式,企业能不能得到这笔政府投入取决于资源是否丰富、服务是否适应老百姓需求,这样倒逼企业转变观念、改变经营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管理运营。不论对政府还是对企业,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设施体系不完善、服务能力不高、覆盖能力不强,这是我们国家全民阅读当中的一个短板。”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李国新认为,像王府井这样寸土寸金之地,纵然有钱,要大规模地建设公共阅读设施恐怕也是一件难事。通过“馆店合作”,依托书店,可以实现公共阅读设施快速布局,这将是一条共建共享的快速发展之路。(张 雪 雷鑫雨)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