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青海湟源县:精准扶贫从“输血”到“造血”

2018年08月08日 22:3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今年以来,青海省西宁湟源县重点狠抓精准脱贫,突出亮点,按照省市重要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努力推动“四个转变”,聚焦问题补短板,脱贫攻坚不断进展,将扶贫从“输血”到“造血”方向转变,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湟源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结合部,是汉藏文化的交流聚集点。1994年,湟源县被确定为国家贫困县;2002年,确定为省级贫困县;2011年,纳入六盘山片区贫困县。自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湟源县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动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2017年完成17个贫困村、2445名贫困人口脱贫既定目标;2018年,贫困县达到“摘帽”标准,实现2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85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近年来,湟源县领导班子认真实施好“1+8+10”政策措施,因势因地大力挖掘、培育、扶持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带动力强、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从光伏扶贫和集体经济项目看,目前已完成7.2兆瓦的光伏扶贫电站项目投标工作,注册成立湟源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计划12月底前并网发电,带动58个贫困村1028户贫困户增收;投资3520万元的9个乡镇88个非贫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已全部拨付到各乡镇,正在加紧组织实施。从旅游扶贫项目看,2016-2017年,投资1391.85万元实施4个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项目,预计带动157户、381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2018年,投资900万元的乡村旅游项目已批复实施,计划建设民俗文化展示厅、种植千亩多彩油菜花花海等,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了3个贫困村595户农户2475人增收。

  2017年,针对脱贫攻坚中的难题,县委县政府专门制定出台17项改革措施,注重从电力、教育、电商、科技等行业扶贫,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帮扶,在全县贫困村实施贫困村养殖场、合作社扶持等4大类20个项目。2016年以来,有针对性的开展贫困劳动力刺绣、烹饪等实用技能培训864人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136人、收入1800万元。年内结合“雨露计划”,计划完成拉面工、皮绣等特色实用技能,贫困人员短期技能培训750人次以上,有效促进了当地脱贫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据了解,湟源县是西宁市优化产业布局、建设现代新型产业体系,加快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一心、三带、六组团、八板块”产业空间新格局的主要组成部分,《2017年西宁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打造以湟源为核心的青海农牧生态产业经济带”,产业布局的区位优势明显。

  如何打造青海农牧生态产业经济带?以此为目标的青藏创谷项目的投资商——青海福茵集团副总裁梁清涛告诉记者,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青海的农牧产业发展较快,部分原产地产品如牛羊肉、枸杞等已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产量,有些企业有自己的产品品牌和市场销路。但大部分农牧生态产品的开发存在小和散的状态,制约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现代市场方式的介入,产品开发以粗放型的简单生产加工为主。

  梁清涛表示,湟源县是青海农牧生态产业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此地农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我们在这里投资建设青藏创谷,打造青藏高原农牧业的产业链中心、供应链中心、现代产城一体化区域中心,形成青藏高原最大的产业集群、最完善的产业分工、最系统的产业服务、最高效率的产业体系。项目建成后将是青海省最大面积的科工贸一体化、产城一体化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区和功能最完善的产业综合服务平台。青藏创谷已于2016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于2020年底建成竣工。该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提升当地的精准扶贫工作,为农牧民脱贫致富助力,促进当地的农牧业经济的发展。

  (经济日报 记者:艾芳)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