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昔日苦甲“西海固” 今日冷凉菜花香

2018年08月02日 11:2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日讯(记者徐红 许凌 通讯员吴舒睿)冷凉蔬菜你见过吗?

  啥叫冷凉蔬菜?冷凉蔬菜为什么会热销?记者跟随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进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的冷凉蔬菜基地一探究竟。

  ↑姚磨·闫堡万亩冷凉蔬菜基地(徐红 摄)

  在姚磨·闫堡万亩冷凉蔬菜基地的田地间,一垄垄绿油油的菜地,长势喜人,连片成规模的蔬菜仿佛为大地穿上了绿衣,不远处几位农民正忙着给菜地除草,欢声笑语阵阵,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如今,姚磨村已建立起3个万亩冷凉蔬菜基地,年产值达1.8亿元;带动12个村的1300多户近4200人共同发展冷凉蔬菜,同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也种植起冷凉蔬菜,面积达1万亩,年产值6000万元。姚磨村党支部书记姚选说,姚磨村蔬菜快速发展起来的秘诀就在于规模化种植,组团发展,有带着村民们一起创市场,整个蔬菜产业才会越做越好。

  冷凉蔬菜又称喜凉蔬菜,是指适宜在气候冷凉地区夏季生产的蔬菜。固原市海拔较高,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宜蔬菜的种植。

  在姚磨·闫堡万亩冷凉蔬菜基地,种植着西兰花、白菜花、松花菜、西芹、娃娃菜、甘蓝等十多个品种蔬菜。“我们的冷凉蔬菜质地脆嫩、肉厚纤维少,内含物丰富,产品品质优良。菜心、娃娃菜、黄瓜、蕃茄等蔬菜深受南北客商的认可和热捧。”姚选说,这里的产品大多销往深圳、广东、武汉、西安、兰州等地。

  姚磨村的蔬菜种植要从10年前说起。姚选告诉记者,姚磨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当时各家各户用自家的二三亩地“小打小闹”,小规模种植。为了带动农民致富,2010年姚选成立了瑞丰蔬菜合作社,带领村民搞起了规模化种植。到2012年底,该村6500亩水浇地不仅全部种上蔬菜,还利用节水灌溉措施将4000多亩旱塬地发展成菜地,在村里建成了第一个冷凉蔬菜基地。如今,姚磨村冷凉蔬菜种植面积已从2010年的1000亩,发展到目前的1.2万亩。2017年,姚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35万元,高于全区(蔬菜种植)人均纯收入4500多元。“这是产业带来的效益,也是拉上大伙一起干的结果。”姚选表示,姚磨村现有294户1324人。目前,80%的姚磨村村民参与到冷凉蔬菜种植,并且80%以上的收入来自冷凉蔬菜。

  “为啥姚磨村人均收入要高呢?就是因为我们种植了冷凉蔬菜,是产业给我们带来的效益。姚磨村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民’模式的‘冷凉蔬菜’,带动了农民增收。”姚选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帐:在冷凉蔬菜基地务工,一年可干7—8个月,月工资在2200—2300元,一年下来,仅在蔬菜基地打工收入就是1.7—1.8万元。另外,还有冷凉蔬菜种植户,他们种植1亩地收获一茬蔬菜的收入,效益最低也在2500元左右。

  “广东客商来这里告诉我们,以前大家只认广州菜心,现在都要宁夏菜心了。听他们这么说,我很欣慰。”姚选表示,这几年走过来,虽然艰辛艰难,但现在让我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如果在销售上和品牌塑造能跟上市场需求,冷凉蔬菜能走得更远。

  姚磨村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帮助当地群众实现增收,成为原州区为农强农的典型代表。固原市原州区委常委、副区长刘世贤表示,近年来,原州区以设施蔬菜园区和露地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建成27个设施农业园区,3个高标准万亩和12个千亩露地冷凉蔬菜示范基地,带动全区种植蔬菜20万亩以上,年蔬菜总产量70万吨以上,产品远销广州、上海、重庆、西安、武汉等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

  在农产品质量上,原州区以设施蔬菜园和露地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建成以北部清水河谷川道区为轴线的生态型冷凉蔬菜产业带,还建立起了“互联网+农业”的信息平台,实现可追溯,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溯源。同时,完善了冷凉蔬菜产业链,进一步开拓市场,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姚磨·闫堡万亩冷凉蔬菜基地种植的蔬菜。(徐红 摄)

  ↑姚磨村村民在菜地除草。(徐红 摄)

  正在菜地除草的姚磨村村民任巧莲告诉记者,“到家门口的这个蔬菜基地打工,家务、挣钱两不耽误,一天能挣80元。”一旁的村民王梅霞(音)表示,3个孩子都离开家到外面讨生活,她在基地打工已经3年。“挣了钱咋花?”她爽快地回答,“自己挣钱自己花,吃、喝、买花衣服,还有上网。”

  生活越来越好的“西海固”人民,冷凉蔬菜让他们走在了奔小康的路上。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