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在京开幕

2018年07月21日 21:45   来源:经济日报   苏琳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1日讯 (记者 苏琳) 由文化和旅游部外联局、国际合唱联盟、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中国合唱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暨国际合唱联盟合唱教育大会”7月19日晚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开幕。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暨国际合唱联盟合唱教育大会”7月19日晚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开幕。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琳摄。

  开幕式上,来自五大洲的合唱团奉献了一首又一首或优美欢快或经久不衰的合唱作品。其中,由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青年歌手组成的世界青年合唱团,在东方神骏组合的马头琴助演下,以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八骏赞》赢得现场雷鸣般的掌声;俄罗斯思维什尼科夫合唱学院男童合唱团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又把观众的思绪带回以往;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阿卡贝拉纯人声组合,现场演唱了《相思成语》、《空空如也》等中文曲目,让现场观众产生共鸣。

  ↑来自泰国的合唱团演唱《你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琳摄。

  本场演出的一个亮点是来自组委会联合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三乐游学教育基金、深圳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海棠花开合唱团等5家爱心机构,对口援建并资助的9支由不同民族儿童组成的公益合唱团。孩子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踏浪”而来,他们以爱的名义相聚,并在开幕式现场深情呼唤《明天会更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9支公益合唱团,每支合唱团都有动人的故事:湖北宣恩椒园小学春蕾合唱团的孩子们,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合唱团的活动让他们自信快乐。合唱团成员陈啄玉深情地说:“以前,每当我们歌唱的时候,总是幻想自己变成一只小鸟,飞向外面的世界,今天终于梦想成真了。合唱带给我希望,更给了我们飞翔的翅膀。”

  江西兴国萧华红军小学小红星合唱团地处革命老区,是一支主要由红军烈士后代组成的合唱团。合唱团成员刘韵歆说,从小生活在被鲜血浸染过的红土地,她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希望能用歌声传承红色基因。

  9支童声合唱团中有一位特殊的八旬老人,他叫巴图朝鲁,来自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是新中国第一代乌兰牧骑老队员。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一支乌兰牧骑队员写了一封回信,让这些乌兰牧骑老队员真切感受到了党中央的关怀。也是在去年,巴图朝鲁在国家级贫苦旗县苏尼特右旗组建了第一支少儿合唱团。他说,音乐是他和孩子们沟通的桥梁,他想让草原儿童唱遍草原,唱响世界。

  来自陕西永寿中学的李玲是一名音乐教师。由于家境贫寒,她原本没有机会上大学,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才顺利考入音乐学院更深入地接触音乐。她说,音乐改变了她的命运,现在她要通过音乐把爱和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哈尼族音乐传承人阿图是当地童声合唱团的民族音乐教师,为了让民族音乐永续流传,他做了很多努力。“哈尼族是一个热爱音乐的民族,我们既有在喝酒助兴时唱的‘几朵夺恰’,又有歌唱爱情和生产劳作时唱的‘阿其古’。我们想用音乐与世界相连,让全球听到我们的歌声。”

  演出中另一个让人动容的场景,是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的女儿拜卡达莫娃与中国音乐巨匠冼星海外孙女郭敏的深情相拥。

  上世纪四十年代,为了躲避战火,冼星海辗转来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目无亲、贫困交加的冼星海背着小提琴流落街头。患难岁月,他与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在街头偶遇。尽管语言不通,但那份对音乐的追求让他们惺惺相惜,拜卡达莫夫为他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在阿拉木图,冼星海创作出一系列的音乐作品,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

  两位音乐家的情谊在后辈中并未就此中断,延续至今。拜卡达莫夫的女儿成为音乐教育家,致力于促进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音乐交流;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坚持收集整理父亲的手稿、曲谱。两人间书信不断,亲如姐妹。日前,拜卡达莫娃特地前往杭州,看望了生病住院的冼妮娜。

  本届合唱节上,拜卡达莫娃率拜卡达莫夫国立模范合唱团来京。她与冼妮娜的女儿郭敏在广东星海音乐学院岭南女声合唱团深情演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歌声中互诉两家人历经近80年的深厚情谊。

  创办于1992年的中国国际合唱节,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合唱类艺术活动,也是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合唱艺术盛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举办期间,来自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的308支合唱团共约15000名合唱爱好者将在未来七天的合唱节期间进行15个大项总计263场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开闭幕式、合唱教育大会、评测展演、大师班工作坊、合唱新作品音乐会、公益专场音乐会等。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