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5日讯(记者李万祥)6月26日是第31个国际禁毒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2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司法部副部长刘志强介绍了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情况。据了解,目前,全国共有司法行政戒毒场所361个,收治能力达32万。近年来,全国各级司法行政戒毒机关以提升教育戒治质量为中心,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建立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教育戒治走向科学化、专业化,推动形成了中国特色司法行政戒毒工作体系。

突出戒治流程规范运行
按照《禁毒法》和《戒毒条例》的规定,司法行政部门承担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戒毒康复管理、指导支持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职能。据介绍,自2008年《禁毒法》实施以来,已累计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130万余人,目前在所近24万人。共有戒毒康复场所(区域)73个,累计收治戒毒康复人员10万余人。
司法部通过在全国部署建立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时,根据戒毒人员从入所到出所全过程的不同时间期段,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分为生理脱毒区、教育适应区、康复巩固区和回归指导区,实现不同期段之间的区域分设。
“对于戒毒工作而言,最大的难点就是在于如何克服对毒品的心理依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难点在于‘心瘾’难除。”刘志强说,毒品具有成瘾性,可以使吸毒者产生生理以及心理的依赖,从而产生强烈的获取毒品的意愿。
据了解,相对于生理依赖,心理依赖更加具有顽固性和持久性,解决起来相对来说更为困难。目前,全球范围内还没有一种药物,或者是单一的方法能够彻底地戒断和消除毒瘾。
“之所以采用强制的手段,根本原因在于吸毒者在毒品面前往往缺乏自控,在封闭的条件下对他们进行管束,有利于摆脱对毒品的依赖。”刘志强指出,强制隔离戒毒可为戒毒人员提供全链条、系统化和专业化的综合戒治。同时,这也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因毒品诱发的相关犯罪案件,以及艾滋病传播等社会问题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萎缩毒品消费市场。
实现专业化精准戒毒
目前,司法行政戒毒机关根据戒治工作的需要,建立5个专业机构:戒毒医疗中心、教育矫正中心、心理矫治中心、康复训练中心、诊断评估中心。同时,《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规范》等保障了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法治化、规范化运行。
戒毒人员当中,身患各种严重疾病的占有一定的比率。因此,医疗是戒毒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局长曹学军介绍,司法行政戒毒机关对此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对症治疗,把医疗工作覆盖到戒毒人员从入所到出所的各个环节。
近年来,新型毒品正加速蔓延。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收治的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吸食新型毒品的吸毒人员已占场所吸毒人员总数的53%,有的个别场所比率就更高,甚至达到了80%、90%。
“吸食新型毒品的人员有相当一部分对吸毒违法性认识不足,有的人认为新型毒品成瘾性不强,吸食几次没关系,不会成瘾,有这种错误认识。”曹学军说,还有相当一部分吸毒人员心理发生变化,如偏执、易走极端,悲观、抑郁,喜怒无常,有自伤、自残的倾向,易对他人产生敌意等。
对吸食新型毒品的戒毒人员,司法行政戒毒机关进行了针对性的教育戒治,比如加强入所的体检和甄别,加强安全管理,重视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积极争取家庭的帮扶和社会的帮教等。
据介绍,目前,在5.7万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干警中,既有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也有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和专兼职教师、康复训练指导人员。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才队伍为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此外,相关部门大力加强戒毒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运用和推广,实现科学精准戒毒。截至目前,司法行政戒毒已与246家机构、614名专家深度合作,教育戒治优势项目立项31个,结项21个,项目涵盖了戒毒医疗、教育矫治和身体康复等多个方面。心理学、教育学、医学、运动学的科学理念和正念、内观、VR、经颅磁等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
戒毒康复指导社会化延伸
北京市司法行政戒毒机关对本市籍的出所调查人员显示,出所后一年内未复吸的人数占80%,两年内未复吸的占61%,三年内未复吸的占54%。
记者了解到,导致戒毒人员复吸的因素有很多,比方说“毒友”的诱惑、家庭和社会监督的缺失、亲属亲友的不理解和不接纳、没有正常的工作及收入、对生活缺乏信心等等。因此,对出所后的戒毒人员进行后续照管,有利于防止复吸发生。
“我们做好戒毒人员出所衔接工作,建立与禁毒部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等部门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对接平台,实现出所人员后续照管的有效衔接。”刘志强说,同时办好戒毒康复场所,鼓励戒毒人员到康复场所接受戒治,充分调动戒毒康复人员自觉主动戒毒的主体意识。
据了解,司法行政戒毒机关利用司法行政戒毒场所的专业优势,通过建立戒毒康复指导站等形式,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进行专业指导,延伸所内戒毒效果。通过多种方式回访跟踪出所人员的就业状况、家庭情况、生活情况、交友情况和保持戒毒操守情况,给予持续帮扶。
“我们现在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共建立社区指导站1485个,利用戒毒场所的专业优势,来开展社工、义工培训,引导戒毒专家、社会工作者、戒毒志愿者、戒毒人员家属等参与指导站的工作,为戒毒人员在就业、社会保障、技能培训等各方面提供指导与帮助。”刘志强说。
如今,戒毒人员教育戒治质量不断提高,各门课程考试及格率保持在95%以上,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接受率保持在85%以上,出所前体能测试达标率保持在90%以上。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