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报告指出:我国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仍然面临诸多障碍

2018年06月22日 11:1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中国产业发展报告2018——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新旧动能转换》

报告发布会现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2日讯 6月22日,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在京举办《中国产业发展报告2018——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高端论坛。报告指出,我国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仍然面临诸多障碍,特别是一些体制机制顽疾仍然是制约新旧动能转换的最大掣肘。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就报告内容作主题发言指出,我国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传统发展的路径依赖,导致新旧动能转换不畅;二是制度环境不够优化,不能适应新旧动能转换要求;三是政策碎片化甚至互相冲突,影响政策作用有效发挥;四是高端要素支撑不足,“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严重制约新旧动能转换。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传统增长动能衰减和转向高质量发展“双碰头”阶段,迫切需要通过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经济中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科技支撑,消费结构升级为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巨大市场空间,改革深化为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制度供给,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创造良好宏观环境。

  报告认为,培育产业新动能的核心是通过要素质量提升和优化组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经济持续增长找到新的引擎和动力。产业新动能的形成主要来自科技创新、需求变化、制度变革等三个方面,是以新生产要素为支撑、以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突破和应用为主导、以需求变化为导向、以制度变革为保障的产业发展新动力。与传统动能相比,产业新动能在投入要素构成、生产经营模式、产业组织形态、利益分配方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衡量产业新动能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四新”,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具有时空并存性、渐进性、艰巨性等内在特质。

  报告强调,经济增长的过程亦是产业新旧动能不断转换的过程,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既是一场生产力革命,也是一次生产关系变革,涉及观念理念、体制机制、管理模式、要素投入等多方面重大调整,需要处理好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传统要素提质和新要素培育、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创新成果数量和创新质量“四大关系”。同时,结合不同产业特点,明确三大推进路径:一是无中生有,培育壮大新产业新动能;二是有中生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激活旧动能;三是精益求精,做优质量做强品牌。

  对此,报告建议,针对制约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诸多障碍,要在加大改革力度、破除体制壁垒和政策障碍、优化政府服务、强化要素保障、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聚焦发力,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从“星星之火”变为“燎原之势”。一是改革发力破除体制壁垒和政策障碍,二是创新驱动引领产业新旧动能顺畅转换,三是先破后立构建符合“四新”特点的监管新模式,四是“量”“质”并举强化要素供给保障,五是扩容提质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原副主任(副部长级)、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带一路”研究院名誉院长戴公兴研究员,中央政法委办公室原主任段元祥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赵昌文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原巡视员刘旭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副总编辑高进水等专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发表了诸多精彩观点。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费洪平研究员、姜长云研究员出席会议。

  《中国产业发展报告》是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凝聚高层次研究资源、着眼国家级高端智库建设,为推进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而研制的年度报告,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向社会发布。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