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让宪法精神光芒普照

2018年06月18日 06:59   来源:经济日报   

  不久前,原物美控股集团董事长张文中被最高人民法院改判无罪,12年的等待,错判终获纠正。这一判决,与近年来因真凶现身或亡者归来被纠正的那些案件一样,引起社会反思。关注他们就是关注我们自己,因为这些案件的演变正是法治中国向前推进的真实反映。正是这些鲜活生命用悲怆跌宕的命运轨迹警醒我们,昭示未来,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厉行法治,让宪法精神的光芒照耀共和国土地上生活的每一位公民。

  尊重和保护人权是国家的基本价值观,更是中国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建设是为人权保障护航的。宪法和以此为基础的法律就是要让生活在共和国土地上的每位公民都感受到做人的尊严。那么,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意识,培育宪法思维,就必然成为每位公民的自觉行为和坚定信仰。

  宪法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但它并非束之高阁的法典,宪法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实施的基础是全社会人人捍卫宪法精神。这种精神不是表达在口头上,而是融化在血液和深埋在生命里。宪法只有成为国家和社会深厚的精神文化,领导干部才能真正将宪法奉为最高规范,人民才能愿意真正守护宪法,让宪法成为价值判断与行为的依据,从而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我国现行宪法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社会主义原则、法治国家原则、权利监督与制约原则以及人权保障原则,宪法思维不仅是对上述原则的认识,也是对宪法精神的集中反映。宪法思维体现在工作生活中,就是按照宪法逻辑来观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尊重宪法、忠于宪法、敬畏法律,不崇拜权力、不崇拜关系、不滥用道德审判,践行法治中国。

  对每一位公民而言,宪法思维正是多元社会意识的基本底线,是具有理性的社会共识,它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于转型期的当下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带来思想和价值观的多元化,人们在一些社会热点的舆论纷争中很难形成共识。因此,运用宪法思维可以明辨是非,使我们具备正确的判断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比如,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将宪法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人生信念,重在树立人权观念,以人为出发点,尊重和维护公民权利,不滥用公权力。以宪法原则为指导来推动改革、完善制度。

  宪法承载着国家的基本价值观和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待,是民主与法治的历史教科书,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也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回顾历史,当执政党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全民族都普遍培养宪法意识,国家公职人员努力构建宪法思维,国家权力就会运行有序、公民权利就会得到有效保障。

  宪法像保护神一样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将宪法铭刻于心,深刻领悟宪法精神,学会从宪法角度思考问题,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心 月)

(责任编辑:王炬鹏)